□曹紅軍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數量隨著年級的升高不斷增加,如果不設法轉化學困生,那么數學課程的基礎性、工具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就無法體現。此外,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背景下,也必須對每個學生負責,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因而有必要找出數學學困生的成因。當前,對于小學數學學困生的研究不在少數,筆者的研究并非先例,但在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教師、不同家長、不同學生的重視程度不一樣。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應該弄清學困生的概念、成因,才能對癥下藥,采取相應的措施來轉化小學數學學困生。
筆者認為,學困生簡而言之就是學習困難的學生,教育界對此的概念眾說分紜,不同立場、不同角度,也就有不同的概念。例如,有的概念重內部原因,將學困生分為學習障礙兒童、發展落后兒童、智力發展落后兒童、情緒困擾兒童;有的概念重行為結果,將學困生分為學業不良學生、差生 (學習成績差、學習能力差、成績品行差);等等。本文研究的是在小學數學中存在學習困難的學生。
新課改強調,小學數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在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提高和發展。
從中不難看出,小學數學具有生活化、靈活化的特點,而且基礎性較強,對學生也有一定的要求。隨著年級的不斷升高,越來越多的小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久而久之失去了學好數學的信心,甚至對數學產生厭惡心理,最終成為數學學困生大軍中的一員。特別是在偏遠和落后地區學困生比較明顯,因師資力量、教學條件等因素的限制,與發達地區的教學差距逐漸拉大,導致學困生數量逐漸增多。筆者通過結合教學實踐,通過廣泛調研、查閱各種文獻,發現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類:
1.學習目的不明確。這種原因在低年級和高年級都有,小學時期是兒童長身體、學知識的階段,也是義務教育的起始階段。低年級的小學生剛經歷幼兒園的學習階段,還保持一顆愛玩兒的心,在生活、學習方面不太適應如此有規律的訓練,必須有一個適應期。到了高年級,部分學生由于升入重點初中無望,準備到職業學校或普通初中學習,認為學好數學也沒有多大的用處,常常把數學學習當做一種巨大的負擔。因此,這部分學生上課不好好聽講,甚至干擾其他學生學習。課后不好好預習、復習,做作業時敷衍了事。
2.缺乏自信心。由于學困生長期被教師、同學遺忘,都有很強的自卑心理,總認為自己太笨、學不好數學,對數學教師缺乏信任,或者懷有敬而遠之 、敬而怕之的心理,也很少向教師請教。再加上平時積累的失敗心理,使學困生常感到數學既無聊又枯燥,情緒非常低落、沉悶,心理上敏感、脆弱,以至于對學好數學缺乏自信心,于是偶爾出現一些極端的行為以引起他人注意。
3.學習方法不當。一般情況下,學困生沒有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良好學習習慣,總是按部就班地學習,學習數學只重視結論,對數學原理的推理過程或應用環境沒有認真把握,習慣于生搬硬套,容易形成強烈的思維定勢,有疑問也不及時弄清楚,學習成績自然難以提升。此外,還呈現出反應慢、表達能力差、思考問題表面化的特點,特別是遇到實際問題時常常不知所措,不能做到活學活用。還有一點就是依賴心理強,上課靠老師,課后靠同學,把數學學習寄托在他人身上,對知識的理解不深刻,缺乏創新和變通能力,影響了學習效果。
誠然,造成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原因很多,除了上述內部因素之外,還有一些外部因素的影響。其一,家庭教育方法不當。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雖不像學校那樣系統、有規劃,但對小學生來說卻有極為明顯的教育和影響作用。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圍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績;其二,學校教育失誤。有的學校受教學質量指揮棒的影響,采取留級或是迫使學困生轉學的方式,放棄了對學生的轉化工作。有的學校為了評優,給小學生高強度的學習,使得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感到厭倦;等等。
在分析小學數學學困生形成原因的基礎上,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歸納了以下轉化策略:
1.樹立學習信心。這是轉化學困生的關鍵環節。對學困生的首要任務是消除自卑,建立自信。小學數學教師要尊重學困生,讓他們堅信自己也能學好數學。每個學困生都或多或少地有自卑心理,教師首先應常鼓勵學困生,幫助他們增強自信心;其次,發現學困生的閃光點,用“放大鏡”尋找他們的優點,如樂于助人、書寫工整等,哪怕是點滴的進步,也要把握機會及時表揚。
2.激發學習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①在課堂上,多關注學困生,多提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學困生回答,讓學困生做一些簡單的練習題,讓他們覺得學習是一件很容易、很輕松的事情,逐漸消除恐懼感;②對學困生多給予愛心和耐心,尊重他們,平時以鼓勵為主,減少負面評價;③讓學困生參與數學試題的編寫,幫助他們消除對考試的神秘感及引起的焦慮感,調動學困生參與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把握教學節奏。眾所周知,學困生的轉化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數學教師應深入研究學困生的學習狀況,做到因材施教,特別是課堂教學既要重視學生的共性,又要兼顧學生的差異。學困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持續聽課的時間也很短,因而教師應該盡量在前半節課講授重點內容,把不太重要的內容放在后半節課。這就需要教師備好課、備學生,上課時才能言簡意賅,突出重點,分散難點,盡可能將重難點講慢些,讓學困生跟上教學節奏,選擇的例子力求通俗易懂,讓學困生減輕心理壓力,更集中注意力聽課,提高課堂效率。
4.教會學困生學會學習。學困生認為數學既抽象又枯燥,往往花了很多時間卻收效甚微,如此容易喪失學好數學的信心,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方法不得當。因此,數學教師要幫助學困生弄清數學的思維規律和知識結構,或者邀請優秀學生介紹學習方法,然后讓學困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再由教師提出改進措施,并進行個別輔導,讓學困生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數學是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之一,對于小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無論是數字記憶還是公式演算,都需要經歷重復記、反復練的過程,容易使小學生對數學產生抵觸情緒。從筆者的觀察來看,對于某些群體而言,已經形成抵觸數學——不認真思考、學習——成績不理想的惡性循環,數學教師應引起高度重視,并采取有效的方法來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特別是要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這也是數學教師面臨的重要任務之一。
參考文獻:
[1]張文霞.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型的戰略分析[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4,(6).
[2]劉曉陽.讓數學在學困生眼里變得多姿多彩——試論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問題[J].新課程研究(下旬),2014,(9).
[3]徐娟.遲開的話兒也鮮艷——淺議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策略[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28).
[4]王朝,王春霞.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策略[J].新課程研究(上旬),2011,(4).
[5]楊莉亞.溝通心靈,激發興趣: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J].成才之路,2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