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紅
摘 要:初中時期正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逐漸形成的關鍵時期,而德育教育是培養良好三觀的首要前提。班主任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應在這一階段開展德育工作,引導學生的行為習慣與思想,注重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與心理素質。因此本文從德育教育開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其提出相應的有效性措施,以提升初中德育教學活動的效果,使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能夠有更好的發揮。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有效性
在現今社會,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學校的德育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而中國的教育模式也從以往單一的智育教育,應試教育逐漸轉變為德育教育,健康的心理素質教育等。然而,在實施德育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面臨著許多問題,承受能力弱,厭學等問題。因此,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刻不容緩。
一、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德育觀念不強。現在依然有很多學校在實施德育教育時僅僅停留在傳統的說教式上,即以往的思想品德課作為學生進行德育學習的一門課程,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講解,但這種講解是僅僅停留在表面的書本知識上的,沒有對學生起到很好的德育教育效果。而初中班主任對于德育教育的觀念不是很強,不能很好的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中。傳統的教育理念最注重的是成績的重要性,因此,說教式的德育形式根本不能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行為。
(二)單一的講授形式。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往往只用單一的形式去進行講授,無法適應現在學生的需要,這種單調的講授形式一般只能讓學生在整個課程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集中精力去聽課,而在教師講授抽象的政治理論過程中,學生多數對此感到枯燥不感興趣,從而導致學生在受德育教育時,對此感到迷茫甚至厭煩。班主任照本宣科的單一授課模式,嚴重忽視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
(三)科研能力較低。大多數初中班主任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過于重視學生成績的高低。對一些學生的不良表現,往往選擇視而不見或是淺顯的點到即止,并不能充分的給予教育,從而導致學生養成僥幸心理。班主任并沒有把初中時期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作為一門學科來看待,更沒有把它作為一項科研來研究,其對于德育的教育僅僅停留在表象的認知上,對其沒有更深層的理解以及研究心態。
(四)班主任工作素養。目前初中階段部分班主任整體素質偏低,并不重視德育教育活動的展開,班主任不僅僅需要管理班級,與此同時還要承擔起一門學科的教學任務,因此其將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教學上面,從而導致對于班級進行管理憑借也僅憑借經驗,對班級管理沒有進行系統專業的了解,最終導致其在很多問題上理解片面簡單,以至于不能及時地了解學生心理和情感問題。
(五)班主任與學生互動。目前部分班主任由于工作內容繁雜,與學生之間缺乏互動。在所有教師開展同等教學的前提下,班主任則要承擔起班級德育建設和班級文化課學習的雙重壓力,而初中班主任在開展教學時要同時承擔兩到三個班的教學任務,并需要擔負起學生的德育教育,因此投放在德育教育的時間就很少,導致許多班級根本就沒有專業開展過德育理論課程。通過調查了解,目前班主任之所以工作異常繁重,主要是因為升學率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指標,因此班主任需要對學生每次月考試卷進行批改,從而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要總結月考狀況,同時,也要顧及班級學生狀況,維護班級紀律,諸如此類繁雜的工作堆在一起導致德育工作時間縮短,以至于師生之間互動較少。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對策
(一)加強德育觀念。教育的目的是在于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現如今,德育教育已經全面貫徹到教育體制中,從以往的只重視智育到如今的德育作為智育的根本前提,班主任必須重視這一觀念。班主任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是站在時代的前沿,緊隨時代的腳步,高瞻遠矚,對德育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與此同時加強自身的道德品質理念,認識到要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要養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更要樹立起堅定的信念。班主任要有意識地完善自己,樹立起新的德育觀,學生觀、教育觀,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發展。
(二)講授形式多元化。近年來多媒體授課的興起為傳統的單一黑板式教學增添了色彩,使授課形式更加新穎,內容也更加生動活潑,通俗易懂,從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德育理論教育過程中,班主任可以以教學大綱為基礎,有選擇性,針對性的挑選生活中真實發生在身邊的事件,對學生進行講解。幫助學生結合自身身邊的實際情況,創設情境,合理處理幾者之間的關系。初中生的德育教育主要展現在兩個方面:
(三)心理健康教育。經過研究發現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前提,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在對待人與事的看法上會較為極端,因此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班主任還應該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三觀態度,加強學生的道德修養,為學生完善良好的德育品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法制教育。青少年對于法律的認知還并不明確,處于懵懂階段。研究發現青少年犯罪案例仍占大多數,青少年時期學生思想比較單純,行為也較為沖動。因此班主任應該為初中生加強法制教育,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法律觀念。
三、提高班主任的科研能力
在當今社會中,科研研究一般只局限于一些高校之中,在初高中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當代社會,科研研究只局限于一些高校之中,在初高中的教育工作中,教師只注重學生的教育,沒有精力以及觀念去從事科研方面的工作。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不僅要把這項工作運用于實踐當中,更要從實踐中獲得經驗,總結問題并分析原因及對策。做到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基本哲學理論。提高科研的能力,增進自己的理論水平。
為了有效地改進初中德育教育,就要提升班主任的專業德育教育技能,要求增強班主任的整體德育能力。學校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針對班主任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培訓,這是提升班主任德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開展時,可以運用滲透教學模式,創新教學理念,讓德育教育日常的學科教育緊密聯系在一起,以此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
四、增強德育教學氣氛?,創建和諧、積極向上的班風
德育教育氣氛在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初中教學中應該提高德育教學水平,改善教育環境,給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德育學習環境,建立科學、人性的環境,這是培養學生德育能力中必不可少的舉措。從教師的角度來說,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起良好的互動,要求教師讓學生作為教學中的主導者,放低自己的教學姿態,在這種亦師亦友的環境中,潛移默化地使學生體會到德育教育,理解親朋好友對自己的付出,對待父母也有感恩之心,從而將德育教育融入日常活動。
積極向上的班風也是班級進行班風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在現實生活中,有些班級的班風會有消極的傾向,比如說在新學期開始某一個科目的學習難度偏大時,同學們就會對該科目的學習喪失信心,從而失去學習興趣,也不及時地與任課老師或班主任進行溝通協調,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就會覺得學習難度越來越大,覺得課程越來越難,不自信,失望的情緒也隨之增加,最終可能會導致整個班級該科目的成績都不理想。但如果在課程剛剛開始時,同學們就及時地與老師溝通,在溝通之后老師就顧及到同學們的學習進度從而改變了授課方式,那么整個班級在該科目上的考試成績應該是另一種水平。
綜上所述,德育教育是人的道德形成之本,對人才培養有著重要的影響。由于德育教育不僅能夠推進人才的全面發展,更能夠使人才走向正確的方向,因此班主任需要做到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理解學生,這是開展德育教育的重要保障。除此之外開展科學教育觀需要以科學教育方法為依據,注意學生的自尊心,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從而使學生的身心及個性都得到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葉俊方,李成剛.孔子兩則小故事引發的關于德育的思考[J].中國教育.2014(34):88-90.?
[2]廖小寧,尹小兵,黎明,鄒國鋒.關于孔子在宗教方面的德育思考[J].科技視界.2013(27):13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