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燕鶴
摘 要: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不僅成為國家教育發展的目標,也是著力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
關鍵詞:科技;歷史教學;融合
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已成高頻詞語,它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教育在這股科技潮流的裹挾下鮮明地發生著變化,課堂教學環境、教學方式、教學內容、評價方式等日益豐富與多元化。下面筆者嘗試在文獻參考、理論學習基礎上通過案例實踐探索科技背景下歷史課堂的靈動。
一、信息技術下的“互聯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價值
1.歷史學科的特點及學生認識心理特點的召喚
“過去性”是歷史知識最根本的特征。這一特性決定了歷史的人和事不能重復出現,而從學生認識心理特點上來說,知識是否容易理解取決于該知識與學生的距離。歷史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執行者如何依據學生的這一認識心理特點將“歷史”這一遙遠、抽象、枯燥、失去生氣的知識與學生近距離地接觸,盤活“歷史”使學生身臨其境、身處其時顯得至關重要。而這一方面的實現,信息技術為我們提供了可能。“互聯網+”時代,我們可以享用豐富的網絡資源,應用多種多媒體手段創設情景,打破歷史的時空局限,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歷史,從而刺激、提升學生的興奮點,建立愉悅的表象認知過程。
2.符合新課程的理念,是建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實踐的一種手段
傳統的課堂,課堂氣氛沉悶、索然無味,無奈老師臺上演得歡,臺下學生睡得甜。新課程通過倡導學習方式的創新來改變傳統的教師觀,信息技術視野下的歷史課堂通過多種教學方式的路徑選擇,探索不同的教學方式意圖構建動態課堂,實現師生角色互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多維價值體驗;拓展教學內容,從而構建靈活的知識體系。這一理念契合了建構主義理論與人本主義理論。
3.信息技術應用于歷史教學有助于延伸課堂
往日的課堂在時間及內容上存在一定的缺陷,知識的傳導與吸收基本靠課堂45分鐘,內容上基本是就教材教教材。而歷史學科是一門涉及知識范圍廣、信息量大的學科。新課標在歷史教學目標上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時空素養、史料分析概括能力、史料實證能力,顯然,單靠課堂45分鐘及課本材料要實現這一目標是勢單力薄的,而信息技術就是扭轉這一頹勢的有利工具。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應用文本、視頻,享用豐富的網絡資源,補充必要的大量的歷史材料,從而使課堂內容得以延伸擴展,學生課后也可以通過網絡獲得大量課堂所沒有的知識。這兩者交相輝映,既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也有助于學生參與課堂,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多種學科素養。同時,教師可以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創建信息化的學習平臺,突破時空限制讓師生在課后實現交流、合作、指導,有效地延伸了歷史課堂。
下面,筆者以“工業革命”這堂課為例,探索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充分融合的道路,讓科技照亮歷史課堂。
二、信息技術照亮歷史課堂——課例“工業革命”
1.創設教學情景,話題引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上課伊始通過視頻播放卓別林《摩登時代》的電影片段,引導學生分析笑聲后面隱藏的淚和痛,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并順利導入正題——工業革命。
2.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踐行建構主義理論
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提供必要的、大量的文本及圖片材料,通過問題引領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工業革命的本質?爆發的直接推動力?英國具備工業革命的條件體現在哪?環環相扣的問題既體現新課程下教師對課堂的引領作用,又培養了學生對材料閱讀、分析、概括、史論結合等諸多能力。
接著,教師利用視頻播放紀錄片“大國崛起——工業革命的先聲”的片段,設置小組活動化靜為動,引導學生多維價值體驗解決工業革命的主要成果。同學們通過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整明白了工業革命成就以及工業成果之間環環相接的關系,實現了重點知識的把握并增強了學生參與課堂的滿足感。
3.史料研習培養學生史論結合的能力
教師通過網上資源集合有關工業革命影響的文本材料、圖片材料、視頻資料,通過PPT呈現給學生,引導學生根據材料或學生自己搜尋得到的材料從多元角度解讀工業革命的影響,培養了學生閱讀材料論從史出的能力,契合了學科素養的要求。
4.利用信息技術的便利實現課堂的延伸
課堂時間畢竟有限,有限的時間要實現全方位引領學生完成知識的探索并加以檢驗升華還是有局限的。因此,課后我通過信息平臺布置練習并借用該平臺與學生進一步交流探究,實現思維升華,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下一節課做準備。
總之,信息技術與教育課堂的深度融合既是國家教育規劃的目標要求,也的的確確改變了我們的課堂,我們的課堂因此更加靈動、有趣、活力四射。教無定法,隨著科技不斷發展,教育理論方法推陳出新,我們將在信息技術與歷史課堂的融合之路上與時俱進不斷探索,讓我們的課堂更加亮堂。
參考文獻:
[1]胡小勇,鄭曉丹,馮智慧.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優課課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5(4).
[2]熱依木努爾買買提.信息技術視野下課堂教學方式的重構[D].陜西師范大學,2015.
[3]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7(9).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