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賽
摘 要:新課程標準與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要轉變以往老式的教學模式,構建智慧數學課堂模式,讓學生作為數學課堂的主導者,提高學生參與數學課堂的積極性,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問題,這樣既能夠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為透徹的理解和認知,也能夠培養其優秀的數學思維能力,師生之間共同構建高效、和諧的數學課堂。
關鍵詞:初中;數學;智慧課堂;模式
初中生正處于智力發展與培養思維能力的重要階段,而數學是一門啟迪性非常強的學科,教師需要結合數學教材來構建智慧數學課堂,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發揮、想象空間,引導學生自主地發現、分析、解決問題,擁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學到數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能力,面對問題能夠擁有獨特的見解,潛移默化地提升初中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提高學習質量。
一、重視自主學習,展開合作探究教學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自己作為一個“助產士”,把數學課堂的主導權交給學生,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展開合作探究教學,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化傳統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去解決問題,但是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這樣才能夠讓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潛力都激發出來,調動起學生參與數學課堂的自主性。例如,在學習“二次函數”的時候,教師不要急著去講解相關知識點,而是先設定一些數學問題:同學們都了解哪些函數?二次函數中需要的條件有哪些?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中,教師講完相關知識點之后,再讓學生以小組合作模式去討論這些問題,既能夠讓學生自主探究數學問題,也能夠再次加深理解與記憶。
二、開展微課教學,彌補教學漏洞
當前信息技術廣泛地應用在人們的生活與工作中,帶來了較大的便利性,同樣在教育行業也出現了“互聯網+教學”的模式,在初中數學智慧課堂構建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開展微課教學,以此來彌補教學漏洞,著重預習、鞏固難點與重點數學內容。因為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而開展微課教學能夠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個性化差異,學生可以利用微視頻展開預習、復習,并且可以結合自己的學習進度與需求對微視頻進行快進、暫停、后退等操作,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跟上教學進度。教師也可以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一些課外優秀的數學素材,以此來拓寬學生的數學知識面,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趣味性。例如,“絕對值”中的知識點比較多,教師可以把和“絕對值”相關的內涵、概念定義、情境導入等壓縮在微視頻中,發送到班級微信群中,讓學生提前預習,這樣在數學課堂中就有更多的時間來討論難點、重點教學內容,充分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三、以“錯”為媒,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
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正視學生的錯誤。每一個學生都會犯錯誤,如果學生一犯錯誤教師就批評,那么非常打擊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以“錯”為媒,提高學生的問題反思能力,這樣才能夠徹底地消除錯誤。泰戈爾曾經講過:“如果把錯誤關在門的外面,那么相當于你拒絕了真理。”教師要鼓勵學生去發現自己的錯誤,出現錯誤要勇于表達出來,結合所犯錯誤來尋找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之處,讓“錯誤”成為珍貴的數學資源。例如,計算,部分學生的計算過程為:2(x-2)-2(x+2)=2x-2-2x-4=-8,教師在發現學生的錯誤之后不要著急給出正確結果,而是去提醒一下學生到底是否正確,這樣學生在反思過程中明白了把分式運算作為解方程了,這時候教師可以提出這道題不僅僅是利用分式運算可以解答出來,同樣用解方程的形式也可以解答出來,然后讓學生寫出兩種解答方式,這樣既能夠消除學生的尷尬,也能夠引導學生做到由此及彼、舉一反三,培養學生優秀的反思能力。
四、注重“減負增效”,構建高效數學課堂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靈活性、多樣性、針對性,構建減負增效的智慧數學課堂。教師要改變以往“灌輸式”的教學理念,任由學生個性化發展,充分尊重學生的心理規律、生活經驗、智力發展模式,喚醒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習利用代入法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雞兔同籠”的數學案例,并且提出孫子是利用“砍足法”,思路較為奇特,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學習“二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經歷列表格、描出點、連線、觀察圖像、分析性質幾個步驟,這樣學生的思維從“形”過渡到“數”,逐漸增加學習難度,學生更容易接受與理解。
總之,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創新,把學生作為數學課堂的主導者,師生之間共同構建智慧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嵇衛忠.基于微課下的初中數學智慧課堂的構建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8):40,132.
[2]李俊欽.初中數學智慧課堂構建與實踐的幾點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3):108-109.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