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華艷

摘 要: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學科,在幾何教學中,其核心任務就是幫助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意識和接受知識能力比較差,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不足,文章作者認為,在低年級階段,教師在教學中就要開始注意培養他們的空間想象力。
關鍵詞:低年級;空間想象力;生活資源
空間想象力是人們對空間幾何形體進行觀察、分析、認知的抽象思維能力。心理學家曾指出,空間想象力在兒童早期階段就開始慢慢形成,家長如果適當引導培養,孩子的空間想象力就比較好,如果沒有及時加以開發和引導,孩子長大后對空間圖形的認識就不怎么理想。這些孩子在以后的幾何學習過程中會感到困難,想象不出物體的空間和形象,從而阻礙他們數學思維的發展和開發。
空間觀念對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如此重要,那么我們在低年級階段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空間想象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了。小學生對空間圖形的認識大多依賴已有的生活經驗,但是缺乏一定的空間想象力。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需要我們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多注重引導學生觀察、操作、綜合運用,促進他們空間觀念的發展。
一、利用生活資源,建構空間模型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認識圖形一》時,我發現學生對立體圖形的概念模糊,部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比較弱。特別是區分正方體和長方體,學生很容易混淆,這說明學生對這兩個立體圖形的抽象模型想象力不夠,在生活中沒有清晰的表象。
感知空間觀念要借助學生生活經驗,從學生對于物體形狀已有的感性經驗出發。我在教學這一單元時,盡量為學生提供生活中各種長方的物體,讓學生從各種物體中抽象出長方體的特征。學生利用這種特征去辨認周圍是長方體的其他物品。在學生對長方體的模型熟知的時候,我順勢拿出正方體的盒子讓學生去辨認,從而引出認知沖突,讓學生感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不同。并讓學生把自己帶來的生活物品進行分類,進一步鞏固兩個圖形的特征。接著利用多媒體的技術使圖形從具體到抽象,鞏固學生的表象,進一步發展他們的空間想象力。
學生在幼兒階段都玩過積木,可以把積木引入課堂中,讓學生玩“搭積木”的活動,積木有很多形狀,學生可以摸一摸,感知圖形的不同;擺一擺,拼出不同形狀的圖形。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親自觀察等加深對圖形的認識,初步形成空間觀念。
二、通過游戲教學,感知空間觀念
人教版一年級第二單元《位置》為學生提供了位置的空間觀念感知。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我們知道學生感知上、下、前、后這四個方向并不困難。但是對于左右就顯得困難一些了。
我們知道空間想象能力可以通過運動來培養,可以利用自己的身體來培養方向感。所以在平常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游戲讓學生形成感知方向和位置的空間想象力。
例如,在教學中,我曾設計一個“左右”的游戲。請兩個學生上來,互相配合踏步。 有一個學生的方向感不強,經常踏錯腳。我用口令“左右左右”,很快,兩個孩子的步伐一致了。這樣能很好地讓學生利用自己的身體去鞏固左右,為今后學習從兩個角度來確定物體的位置打下基礎。
我們深知空間觀念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觀察日常生活和現實世界的物體,從具體的物體中抽象出圖形,幫助學生建立豐富的表象,培養學生的方位感和空間感。
參考文獻:
[1]覃建報.小學低年級學生空間觀念培養初探[J].亞太教育,2016(23):157.
[2]格絨次仁.小學低年級數學空間與圖形的教學方法探討[J].藝術科技,2016(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