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炳培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對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又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加強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更要對學生的合作能力進行培養。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成為每一位數學教師重點關注的問題。本文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培養;合作能力;分析
小學數學是數學教育的基礎,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開展,越來越重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能很好的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合理的、靈活的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把握好合作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合作學習,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一、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的意義
我國古代思想家孔子說過“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就已經闡述了合作學習的重要性,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又更進一步表明了合作學習的重要作用。小學數學教師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能增強學生的人際關系,促進學生的情感認知,增強學生的集體責任感;能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取長補短,在討論交流中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二、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習慣和能力
一般進行合作學習的課題都具有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豐富的知識積累。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效的引導學生養成收集資料的習慣和能力,為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打下堅實基礎。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去文具店買文具物品時,注意觀察文具物品的價格;留意生活中看到事物的形狀、大小等等;以家為中心,學校、商場等一些常去地方的位置等等,還可運用互聯網等進行拓展,主動收集一些感興趣的數學資料和數據。這些資料的收集能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合作學習。
三、培養學生思考和討論交流的能力
思考是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而討論交流則是合作學習的重要表現形式。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使每個學生都積極的進行思考,在合作學習中將自己思考的結果準確的進行表達,進而能與其他同學進行更好的討論交流,在合作學習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僅能拓展學生的思路,同時還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質量。
例如:在學習《可能性: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時,教師要讓學生能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說出生活中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可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準備學具:硬幣、紙牌、紙盒、兩種顏色的棋子等。先讓每個學習小組進行“拋硬幣”的游戲,猜一猜哪面會朝上,并將實際結果記錄下來,然后進行思考和小組討論交流,說一說通過剛才的活動,你有什么感受和發現。經過學生的思考和交流得出,硬幣每一面朝上的次數大致是一樣的,落地后的結果使隨機的,具有不確定性。教師再為學生出示教學圖片:沈陽、上海、海南三個城市,哪個城市冬天會下雪,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最后教師讓學生運用紙牌或紙盒和棋子,讓學生進行小組實驗,證明可能性的大小,學生經過實踐并討論交流后得出,可能性的大小與在總數中所占比例的多少有關,在總數中占的數量越多,被抽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并能舉出生活中存在的例子如抽獎活動等。
通過上述的小組合作學習很好的鍛煉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加強了學生討論交流能力。
四、培養學生敢于表達和認真傾聽
在合作學習中,學生不僅要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還要能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真正做到取長補短,進而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養成尊重別人的有力習慣。
例如:在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后,學生都知道它們有六個面、八個頂點和十二條棱。此時教師提出判斷題:有六個面、八個頂點和十二條棱的形體肯定是正方體或者長方體,讓學習小組進行判定。有的小組直接給出了肯定的答案,而有的小組卻提出不同的意見。教師鼓勵提出不同意見的小組進行講解,讓其他小組認真傾聽。提出不同意見的小組推薦一名同學上臺進行講解,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底面積大于頂面積的梯形體,解釋說此圖形也有六個面、八個頂點和十二條棱,但它不是長方體,也不是正方體。這樣一來,給出肯定答案的小組恍然大悟,并對該同學表示了感謝。這樣,不僅很好的解決了實際問題,還培養了學生敢于表達的能力和認真傾聽的習慣。
五、培養學生及時反思和總結評價
教育家弗賴登塔教授說過:“反思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跟緊自己的思路,比較教師所講的解題思路與自己的思路有哪些不同。讓學生在進行反思學習時將教師所講的知識點回憶一遍,正確掌握各類公式的推理過程,應盡量回憶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書之舉。在每個階段的學習中要進行整理和歸納總結,把知識的點、線、面結合起來交織成知識網絡,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
總結評價是進行合作學習中重要的環節,教師要正確的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總結評價,提高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鼓勵學生之間、小組之間進行良性競爭,并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時給予一定的獎勵,引導學生回顧學習中的成功和失敗,并總結經驗。進而提升合作學習的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新課程的理念,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發揮主體地位,能夠進行自主的探究。通過合作學習,取長補短,進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前行。
參考文獻:
[1]楊桂榮.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J].關愛明天,2016(01):212.
[2]鹿素玲.探究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J].讀寫算,2015(49):189.
[3]白向茹.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J].學習方法報,2012(03).
[4]李順紅.探究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2016(02):195-1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