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評 仲偉來 關穎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不斷進步與發展,信息化教學已成為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發展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本文以《供應鏈管理》課程“牛鞭效應”項目實訓為例,以學生為中心,充分使用信息化手段,搭建理實一體化實訓平臺,以任務驅動法組織各環節教學內容,對物流管理專業供應鏈管理課程進行了信息化教學設計探討,效果良好。
關鍵詞:高職供應鏈管理;信息化教學;教學設計;探討
一、引言
《供應鏈管理》課程是物流管理專業核心課程,以培養學生供應鏈系統思考能力為目標,課程理論簡單,實踐復雜,理解易,實踐難。目前我校仍以教師課堂教學為主,教學重相關概念及定義、輕專業運營實踐,重理論知識體系、輕教學方法研究,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教學效果較差。信息化教學設計基于師生高度互動原則,以學生為教學中心,依托學校及專業網絡教學平臺,網絡課程、教學視頻、教學案例庫等信息資源,結合手機、電腦、互聯網、教學評價系統等信息化手段,搭建師生、生生高度互動的教學平臺,實現“做中學”的信息化教學環境。本文以《供應鏈管理》課程“牛鞭效應”項目實訓為例,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探討。“牛鞭效應”項目實訓是《供應鏈管理》課程項目八教學中的學習項目,目的使學生熟悉供應鏈各節點信息及物流運作流程,掌握供應鏈管理中“牛鞭效應”的危害,培養和提升學生對供應鏈各節點成本控制綜合分析和相關策略靈活運用能力,提升團隊協作能力。幫助學生形象直觀認識到供應鏈系統思考重要性是本項目教學設計的關鍵。
二、“牛鞭效應”項目實訓教學實踐
依據學生的學習規律,將本項目實訓教學內容實施分為課前任務、實訓教學過程實施、實訓考核與評價以及課后拓展自我提高提高四個部分,并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組織本項目實訓各部分教學內容。
1.課前任務
學習之初,學生登錄課程網絡教學平臺,進入供應鏈管理中的牛鞭效應實訓單元,點擊“任務點”,查詢并下載任務書。
教師利用班級QQ群、相關教學APP等網絡工具,指導學生利用提前查閱日常公司實踐中“牛鞭效應”案例,登錄課程網絡平臺通過共享文檔,視頻等資料預習“啤酒分銷游戲”規則,使用個人電腦、手機等,通過學校圖書館、網絡對相關資料進行查詢,依據網絡課程平臺中任務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完成PPT制作,并上傳至課程網絡教學平臺——“學生作業”中“牛鞭效應實訓”單元文件夾。
2.教學過程實施
為有效解決本項目實訓教學內容重難點,實現理論實踐的有效銜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牛鞭效應”實訓項目教學過程實施分為“源于實踐”的案例討論和“用于實踐”的模擬經營兩個環節。
(1)案例分享(共需45分鐘)。以小組為單位分享調查及整理過的相關公司運營中的“牛鞭效應”案例。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件展示介紹(每組5分鐘左右,共需35分鐘)。
學生分享結束后,教師指導學生登錄課程網絡教學平臺課程相關內容討論區,以小組為單位完成關于“牛鞭效應”的討論,輔助以教師做針對性回答,個性化指導(需10分鐘)。
總之,對實踐中牛鞭效應的發現、分享和討論,側重學生自主學習,學生通過課程討論區參與討論鞏固相關知識,教師輔助教學,對討論內容進行總結并給予回復及個性化指導。
(2)沙盤模擬經營(需135分鐘)。教師指導學生登錄實訓沙盤模擬系統,依據“啤酒分銷游戲”流程要求進行經營。教師通過控制系統教師端開始模擬經營,學生以周為經營時間單位分角色(零售商、分銷商、批發商、制造商)完成以下操作,收貨、走貨、看訂單、發貨、記錄庫存或缺貨、走訂單、下訂單,并根據庫存或供應鏈相關節點缺貨情況進行策略調整,然后繼續下一周經營,若干周經營結束后,系統自動統計各項運營成本。(軟件操作時間大約120分鐘)。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啤酒分銷游戲”中的“牛鞭效應”導致的危害進行自我總結與分析,學生登錄課程網絡平臺討論區,以小組為單位就模擬經營過程經驗及教訓進行討論,可以圍繞老師提出的經營關鍵點注意事項進行討論,也可以結合自身經營遇到問題提出討論,教師全程參與討論,做針對性指導,幫助學生完善模擬經營方案,鼓勵學生課后積極組織模擬經營競賽對調整后的經營策略有效性加以驗證(需要15分鐘)。
另外,專業實訓室啤酒分銷游戲系統隨時可以向學生開放,學生可以社團的形式自行組織模擬經營比賽,教師幫助分析比賽結果并給予相關指導。在學生課余反復模擬中掌握供應鏈管理中“牛鞭效應”解決對策,鍛煉提升供應鏈管理技能和素養。
3.考核評價
遵循課程實訓過程與結果考核并重原則,依托課程網絡教學平臺設計多元考核評價指標。包括實訓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兩部分。過程考核評價包括:平臺中教師上傳課程視頻、案例等相關預習資料學習情況;課程平臺討論區參與討論情況、相關重要知識點瀏覽情況。結果考核評價包括:任務完成(40%)和測試成績(60%)。其測試試成績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小組案例匯報成績,二是沙盤模擬經營成績。其中,案例匯報采用小組互評、教師點評的方式,依據制定的相關評價指標,進行綜合評分。沙盤模擬經營得分是系統自動計算成績、小組成員基于團隊協作的成員互評以及教師過程考評組成。總之,多元化考核體系實現了對學生學習過程及結果整體表現綜合測評,對學生學習效果評價更加合理全面。
4.提高拓展
課程網絡教學平臺為學生課余時間了解課程相關內容提供了各類共享資料例如公司案例集、相關視頻、網站、圖書推薦等豐富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對專業相關內容進行深層次學習探索。
“啤酒分銷游戲”沙盤模擬系統課余時間隨時向學生開放,學生可以社團活動形式自行組織模擬經營比賽,在此基礎上可參與專業相關的物流技能比賽,在模擬經營比賽中深入體會“牛鞭效應”,提升供應鏈管理技巧。
三、信息化教學總結與反思
1.教學總結
“牛鞭效應”項目實訓通過“源于實踐”的案例談論與“用于實踐”的模擬經營兩個教學內容,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緊密結合。構建理實一體化教學平臺,如圖所示。
“實踐中的牛鞭效應”信息化教學設計通過學生模擬公司運營走近實踐,利用網絡、圖書館等查閱相關資料自制素材,自主學習方式有效激發了專業學生學習興趣。
“啤酒分銷游戲”沙盤模擬經營使學生可以直觀體驗公司實踐運營中“牛鞭效應”復雜及危害,通過不斷的模擬經營,最終控制并抑制“牛鞭效應”所造成危害,有效提高學生團隊協作能力。
學生全程可以圍繞實訓教學遇到問題進行討論,教師全程給予指導,及時回復,營造師生互動學習氛圍。共享資料、試題庫等課后網絡資源可以幫助學生深入學習相關內容。
2.教學反思
課程通過信息化教學設計探索,有以下反思:
圍繞供應鏈管理“牛鞭效應”內容,通過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可有效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及重難點。
以課程網絡教學平臺討論區為載體,教學過程各環節增加生生、師生互動討論,構建實時、適時、及時的學習機制,極大提升學習效能。
教學過程綜合運用理實一體化、供應鏈沙盤模擬運營等教學方法,可有效激發學生興趣,鍛煉提升學生專業管理技能。
參考文獻:
[1]王麗娟.高職市場營銷課程信息化教學方法探究——以“定價策略運用”為例[J].中國市場,2016(27):158-159.
[2]郭泉.信息化背景下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問題分析及策略研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1):123-124.
[3]潘悅.高職《物流法律法規》課程的信息化教學設計[J].法制博覽,2018(7):237-238.
[4]汪娟.信息化教學在高職物流專業核心課程中的應用-以《物流配送管理與實務》為例[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8(2):154-155.
[5]呂國成.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6):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