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云霞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教學是最重要的兩個部分,且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關系,在閱讀中積累的素材及資料能夠作為學生的寫作素材使用,為寫作奠定基礎。本文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融合教學途徑,旨在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 ? 閱讀 ? 寫作 ? 融合
小學是語文學習的基礎階段,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及寫作教學是相互促進的關系。但由于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嚴重脫節,影響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導致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教學水平難以得到有效提高。在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倡導下,教師應將閱讀與寫作教學相融合,以提高小學生學習的效率。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教學融合的作用
在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將閱讀與寫作教學相融合,有助于學生通過閱讀積累寫作素材。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文本材料,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將經典的故事情節、優美的景色描寫的片段摘錄下來,為寫作積累素材。此外,閱讀與寫作的融合教學還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了解更多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了解不到的歷史文化、風俗人情及名人故事等。另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與寫作緊密結合,將已掌握的知識運用在實踐中的教學目標。
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融合途徑
1.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及寫作積極性
在語文閱讀與寫作的融合教學中,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予學生獨立的閱讀及思考時間,選擇一些趣味性較強的閱讀文本,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在提高閱讀興趣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增加閱讀難度。在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后,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寫作興趣進行培養,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摘錄自己喜歡的、經典的故事典故等。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結合寫作題目尋找契合主題的故事或典故進行運用,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及寫作水平,降低寫作難度。
2.重視讀與寫相結合的教學
閱讀是一個不斷積累及吸收的過程,而寫作是一個表達自我的過程,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從文本中搜集更多的寫作材料,學習別人在寫作過程中的表達方式與表現方式,并適當地將寫作技巧運用在寫作過程中,從而提高自身的寫作質量。
如在教學《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時,教師應讓學生通過閱讀來理解及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繼而引導學生分析及探究文章中的寫作特點、結構及中心思想。然后,教師將“原來,國王發給孩子們的花籽是煮過的,怎么可能發芽、開花呢?”作為例句,要求學生進行句型的模仿。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在閱讀過程中記筆記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學會帶著問題思考及閱讀。
3.轉變傳統教學方式及教學模式
在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轉變傳統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采用生動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通過任務導學法、問題導入法、小組合作教學、創設教學情境及多媒體教學等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再通過不斷閱讀及寫作練習,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如在教學《美麗的西沙群島》時,教師應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搜索與西沙群島相應的圖片、視頻,供學生觀看,讓學生如同身臨其境,加深學生的理解及感受,讓學生在今后的寫作過程中能發揮想象,順利寫出優秀的作文。
三、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閱讀與寫作教學融合在一起,通過實施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興趣,促進學生在閱讀與寫作教學過程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及寫作技巧,最終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陳素心.淺析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的融合與促進[J].讀與寫,2016,(16).
[2]楊翹名.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融合[J].課外語文,2017,(10).
[3]謝建萍.從《少年閏土》到《故鄉》——談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與融合[J].上海教育科研,2013,(7).
[4]牛紅蓮.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材資源的開發和利用[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2).
(作者單位:江西省鄱陽縣銀寶湖鄉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