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明交
摘 要:問題導學法的應用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將精力集中到學習上,讓學生更好地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的同時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高中數學教學中,問題導學法的使用需要教師精心設計高質量的問題,要以學生的數學基礎作為問題的設計原則,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對問題導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問題導學;高中數學;應用策略
高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邏輯能力進行培養,讓學生更好地思考數學問題。問題導學法的應用需要教師以高質量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夠跟隨教師的思路對問題和知識點展開深入探究。要讓學生能夠在自主探究當中對知識點進行熟練掌握,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一、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進行問題情境創設
問題情境的創設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在情境當中更好地開展學習。在創設情境時,要以學生的數學基礎為前提,有針對性地創設,適應學生的認知能力,最大化地提高教學效果。要將教學內容充分地融入教學情境當中,利用提問的形式從最簡單的知識點開展教學,逐步根據知識點的難度變化提高問題的難度,使學生能更好地開展知識點的學習,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欲望。例如,在學習等比數列相關知識點時,教師便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對學生進行引導:一張紙對折了20次之后將會變成多厚?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的這一問題拿出一張紙進行觀察和嘗試。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對所學知識有較大的興趣,會快速融入知識點的學習中。學生動手進行折疊研究,回答出這一問題之后,教師便可以開展新課程的導入。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對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精心探究。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非常簡單、有效地讓學生沉浸到情境當中展開探究性學習,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吸引過來,從而讓學生主動展開思考,對等比數列相關知識點進行更好的研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讓學生得到更好的培養[1]。
二、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設置問題
教學活動中,教師帶領學生設置與實際生活有關系的問題,是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的有效舉措。教師在問題設置時需要結合生活實際,帶領學生開展探究性教學活動,從而深入理解文章內涵。除此之外,教師需做好提問內容設置,以避免提出的問題與實際內容相脫節,使學生理解困難,厭煩學習,這樣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教師要從生活中尋找切入點,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探究積極性。譬如,為學生講授有關“平面向量”的相關內容時,教師需要給學生設置生活情境,讓學生思考在鐵人三項比賽中,運動員在水中游泳的速度是每小時x千米,而水的流速是每小時y千米,假設運動員全程的游泳距離是z千米,教師讓學生思考運動員游完全程的速度是多少?運動的軌跡是多少?教師給學生列舉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的案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這樣在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內容的同時,能更好地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強化學生的求知欲,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數學能力[2]。
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合理設計問題
教師在設計教學問題之際,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問題,需要對每位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內容進行了解,以加深學生的記憶,這樣教師再提出問題才能具有針對性。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是從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從宏觀到微觀的過程,這就決定了數學教學設計要具有層次性,使學生能在深入淺出地學習中對知識有一定的認知度。對于較為復雜的問題,教師需要分層設計,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中,調動整個課堂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的效果更好,并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堅實基礎,這對學生整體發展而言有積極影響。譬如,教學活動中為學生講授“正弦定理”內容時,教師讓學生復習前學習有關三角函數的概念,并對其特點和意義進行探究,然后為學生引入內角正弦值切入點的知識內容,在原有公式上進行變化,以得出適用于角的函數公式。教師再結合公式提出問題,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提出的問題是銳角三角形的驗證;對于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提出的問題是鈍角三角形的驗證。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層次劃分,引導學生都參與到驗證學習中,且都在驗證中有所收獲,并能體驗到驗證成功之喜悅[3]。
高中數學教學中問題導學法的運用,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更能提高學生的探究欲望。問題導學法的運用能讓學生在教師的教學引導下,對數學知識內容有深入的了解,進而能在問題思考中提高知識探究能力,使思維教學更具多樣性、更有深入性,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使學生的學習成績有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夏春英.芻議問題導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4(25):67.
[2]劉旺章.問題導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33):31-32.
[3]史可柏.問題導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成功(教育),2016(6):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