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靜+成峰
摘 要: 教學技巧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有效的教學技巧需要老師們根據教學實際靈活應用。作者結合小學美術教學實踐,提出幾點教學方法和技巧,以期促進小學美術教學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 小學美術 教學技巧 多樣化
教師的教學技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科教學的效果。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老師要將多樣化的教學技巧靈活運用到美術教學中,讓美術教學綻放活力,最終增強教學效果。以下是對小學美術教學技巧的幾點探索和嘗試,僅供參考。
一、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從中捕捉藝術細節
小學生對一切新鮮有趣的事物都非常感興趣,他們喜歡觀察和探究,是小學生的天性使然。例如在教學“植物”繪畫時,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欣賞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讓學生近距離觀察植物的特征、結構,用手撫摸植物紋理,用鼻子聞一聞植物的味道,讓學生觀察植物的一切,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發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真正做到胸有成竹。例如,利用多媒體呈現一頭小豬,現要求學生從各個角度觀察小豬,然后將其繪畫出來。有的學生從后面觀察,所以畫出一個豬屁股和一根小尾巴,雖然看不到前面,卻能根據尾巴和屁股判斷這就是一頭豬,這樣的畫法實屬難得,是學生創新思維的表現,應得到教師的鼓勵和表揚。由此可見,創新繪畫就蘊含在多角度的觀察當中,所以從多個角度觀察事物可以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同時,手工造型課是一種創新學習的有效手段,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單一材料,用多樣化方法造型。例如,紙這種材料,不但可以用來畫畫,還可以用來做手工,如:剪紙、折紙、卷紙、做成紙球等,這就是“一物多用”,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創新意識,幫助學生拓展思維、增長見識。又如在教學“分解構成”時,綜合考慮學生已具備的知識及心理特點,針對他們對亮麗色彩比較感興趣,不喜歡抽象作品的特點,設計七巧板與小白兔的組合畫,讓孩子們認真觀察分析。色彩亮麗的畫面、趣味性的故事會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我們再借此導入構成知識,學生會覺得它們很貼近自己,在老師的鼓勵下,他們會覺得:“原來小白兔都能玩七巧板呀!那我也會玩!”產生深入學習分解構成知識的欲望。在組織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學生找出最好的觀察角度,然后指導他們按照先看整體、后看局部的常規順序進行觀察。如引導學生描述人物形體時,先讓學生找好觀察角度,然后仔細觀察。先觀察分析人物外形,把握好形體各部位的比例。如人的身高約有八九個頭長,胳膊約有三個頭長,腿約有四個頭長,肩寬約有兩個頭長,掌握大體形體比例后,再對細微處進行分析,如臉部輪廓的比例,需要對臉的寬度按照三庭五眼進行設計。學生掌握了這些細微之處后,再做作業就不會感到困難了。如教學茶杯寫生時,不要先為學生講解怎么畫,而應該先設計幾個問題引導學生觀察:茶杯主要有哪幾個主要部分?它們都是什么樣的形狀?相互間的比例是什么樣的?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展開仔細觀察和深入分析,很容易得出答案。如此教學既能培養學生自主觀察的能力,又能發展他們的思維。以此為基礎,再安排學生開始作畫,就能把茶杯的形象又快又好地畫出來。
二、實現師生角色互換,積極開展互動教學
新課標明確指出:“課堂教學不是簡單地獲得知識技能的過程,而是教師與學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極大的發展空間,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在新課標教學思想的指導下,教師要注重資源共享,實現師生角色互換,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上講臺充當小老師,不但可以鍛煉學生的合作精神,還能提高學生的個體素質,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在教學《讓我的飛機上藍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學習課本28頁的折飛機步驟,通過看圖自主學習;還可以給學生提供一架已經折好的紙飛機,讓學生上臺通過拆分紙飛機給全班學生講解這紙飛機的過程。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語言表達能力較弱,因此需要教師的引導和指導,輔助學生完成本節課教學。例如,教學制作簡單的書簽時,教師可以提出啟發性的問題:“你們平時看書時,還沒有看完但是有別的事情要做,此時應該怎么辦?”學生思考之后回答:“要用書簽插入其中?!睆亩鼋裉斓闹黝}:“做書簽?!毕茸寣W生仔細閱讀教材內容,觀察每一個書簽的顏色和形狀,并說一說自己的喜好。然后,教師現場演示書簽的制作方法:先構思書簽的顏色與形狀,然后進行繪畫、涂色、剪裁、裝飾,最后用飄帶將書簽穿起來。書簽做好之后,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討論,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由此可見,師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可以營造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充分體會學習的樂趣。
三、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從生活中收集教具
生活中有很多廢舊物品和廢棄物品,如:喝完的易拉罐、飲料瓶、包裝紙、過期雜志、不用的紐扣等,都可以拿來做成美術教具。當我們把掛歷收集在一起之后,就會擁有豐富多彩的掛圖類教具,不但有風景畫、人物畫、靜物畫,而且有工筆畫、素描畫、寫意畫、油墨畫等,為美術課堂教學提供充足的教學資源,讓美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此外,還可以利用其他課程的掛圖和幻燈片,隨著課程的更新,其他科目的掛圖和幻燈片大多已經不再使用,與其閑置不如充分利用起來,教師可以將這些信息收集起來,并將其運用到美術教學中,不但省時省力,而且可以為美術課堂注入新鮮血液;教師可以將學生以前的作業本收集起來,從中挑選一些優秀作品加以展示,這樣的范本比課本中的更加實在,更容易引發學生的共鳴,不但可以用于啟發學生的藝術思維,而且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讓學生擁有一對善于發現的眼睛,以及一雙善于創造的巧手。教師可以提醒學生準備一個小箱子,將平時生活中看到的有趣的廢棄材料收集起來放到箱子里,然后上課時帶到學校,根據課的教學內容,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相應的材料制作教具。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但鍛煉了自身的動手實踐能力,而且通過與其他同學的交流討論,培養了創造性思維,讓學生學會取長補短,培養良好的環保意識和環保習慣。endprint
四、鼓勵學生評價作品,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所以美術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提高學生的繪畫技能,還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視覺感知,尤其美術這門具有較強審美要求的課程,更加需要學生具有獨到犀利的藝術鑒賞能力,對作品做出有效的評價,從而不斷提高審美能力。學生對作品提出獨到的見解,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形成的,需要循序漸進、日積月累,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作品嘗試做出評價,從作品的構圖、材質、線條、色彩、明暗、肌理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美術教師應充分信任每一位學生,給予學生尊重和鼓勵,允許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即使學生的評價并不到位,也不能指責和嘲笑,而采用委婉的方式糾正學生的錯誤思維。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具有較強的自主意識,所以教師應指導學生互評和自評,鼓勵學生聯系自己的創作體驗,與大家分享創作的靈感和寓意,深入培養學生對作品的鑒賞能力。例如,在教學《提線紙偶》時,當學生完成作品之后,可以組織學生互評和自評,先讓學生介紹自己設計的紙偶具有哪些優點,然后同學之間相互評價,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個作品,并說明理由。這樣的活動不但活躍了課堂氛圍,而且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古今中外有很多優秀的美術作品,通過欣賞優秀的美術作品,可以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審美意識。為此,教師要加強引導,從網絡資源中搜集適合小學生欣賞的優秀美術作品,指導學生品讀和鑒賞,讓學生深入領悟作品的意境,了解作者的創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創作意圖,讓學生對美形成初步感知。例如,在展示凡·高的《十五朵向日葵》這一經典作品之后,引導學生觀察討論,并說一說欣賞作品之后產生了怎樣的感覺,以及看到作品時心里想到了什么。學生紛紛表達自己的感受,提出不同的見解與看法,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位學生的感受就代表了一種不同方面的詮釋,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可以讓他們獲得對作品更多的認知,從而引領學生逐步走入藝術殿堂,激發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理念。
總之,小學美術老師在具體教學中從學生身心發展角度出發,不斷探索創新,不斷解決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用多樣化的教學技巧促進小學美術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韓慧.淺析小學美術教學存在的誤區及解決策略[J].科學中國人,2016(27):89-90.
[2]曹明亮.淺談小學美術的教學工作思考[J].新課程(小學),2017(08):215-216.
[3]朱靚.淺談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小學美術教學[J].學周刊,2016(22):109-110.
[4]劉瑞昌.試論如何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開展小學美術教育工作[J].中華少年,2017(15):122-123.
[5]李文華.素質教育背景下如何開展小學美術教學工作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6(22):90-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