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有萍
摘 要:在小學教育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性較高,屬于基礎性課程。但是,許多教師在作業方面的布置效果都比較差,尤其是“題海戰術”的應用非常普遍,不僅提高了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抵觸情緒,同時在作業完成中也缺少思考,導致機械式地完成作業,作業本身的教育價值被埋沒。對此,為了更好地優化和改進小學語文教育效果,簡要分析小學語文單元作業設計策略,希望可以為相關教育者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現狀;對策
當前許多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都存在量多、單一、重復等問題,不僅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同時還會阻礙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在無法改變考試體系的基礎上,我們應當更加積極地追求更高效的教育方式,作業便是其中最需要改變的教學內容。在作業設計中,我們應當保持著趣味性,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心態,從而實現作業完成效率與完成質量的持續性提高。對此,探討小學語文單元作業設計策略具備顯著教育意義。
一、突出趣味性,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熱情
小學語文的單元作業在布置方面應當更加注重質量而不是數量,以高質量作業為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等教育目標[1]。例如,在部編本小學語文教育中,在《泊船瓜洲》這一課的教學內容之后的單元作業設計中,可以按照教材內容的意境,繪畫出一幅關于教材內容的圖畫作業,借助這一種作業設計方式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同時還能夠有效強化學生對于故事本身的理解,可以從作業中發現學生是否準確理解教材內容,這也是后續評價學生學習情況的客觀性方式之一。因為小學生本身具備活潑好動的特性,所以在遇到一個趣味但是困難的問題時會主動思考很久,只有有效激發學生的樂趣,才能夠促使學生真正喜歡作業。在小學語文的單元作業設計中雖然不能徹底取消生字詞、仿寫等內容,但是可以適當減少并適當增加其他趣味性的內容,借助這一種設計方式一方面可以有效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與負擔,另一方面相對于機械性重復、單調乏味的作業,學生的思維活躍度也可以得到有效提高,可以在作業解決中真正激發學生的思維。
二、強調自主參與,提高作業設計效益
小學語文教育中,單元作業的設計目標是以培養學生獨立性自主學習習慣為主,所以作業的布置必須簡單但是需要通過思考的問題為主。從古至今有許多關于自主學習的典故,例如“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對于小學生而言,其本身并不具備自主約束能力,所以作業本身是保障學生回到家庭之后自主學習的關鍵,這也是促使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在作業質量與主體方面進行適當的改變與優化,促使作業本身不再單調乏味,適用于每一位學生是當前作業設計的關鍵,這也是學生和教師的共同意愿[2]。例如,在部編本小學語文教育“秋天”這一內容教學完成之后,教師可以明確不同的作業內容,例如閱讀文章并在父母的幫助之下尋找關于秋天的經典文章,對比文章之間的共同點與不同點,同時總結文章的描寫方法與特征。借助這一種開放性的作業方式,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主觀性思維,同時借助文章尋找結果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改進作業評價,提高知識鞏固效果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采取評價時務必是根據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或表現而決定,教師需要高度重視實質內容方面的評價,不能過度應用“很好”“做得好”“不錯”等無實質性內涵的評價方式,這一些“花架子”形式的評價語言本身并無任何的應用價值,同時還會形成一定的后果,如果教師長期采取這樣的評價方式,學生便會失去對于教師的肯定評價期望,不會因為教師的肯定而付出努力[3]。對于如何從“無內涵”轉變為“內涵”的評價,關鍵在于教師的問題設計,仔細傾聽學生的回答,并根據學生回答過程中的閃光點、關鍵點作為評價的核心,對學生的閃光點進行針對性的評價。這一種評價方式一方面具備明顯的時效性,學生可以準確感受到自己的閃光點被肯定,另一方面還能夠提高學生對于教師的評價重視度。
因為目前的教學模式普遍都是以考試、終結性的評價為主,教師對于學生日常性、進展性的學習成果關注度并不是很高。但是對于學生而言,平常性的學習成果才是最為重要、付出最為直接的過程,所以為了更好地維護學生的學習調督,在作業設計方面需要高度重視后續的評價。作業設計本身需要保障評價時的客觀性與主觀性,主觀性在于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意識的肯定,而客觀性評價則在于對學生學習能力與思維探討能力的評價,借助作業合理設計促進后續評價時的有效性,從而發揮單元作業的教育價值。
綜上所述,作業屬于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延伸,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影響力突出。做好小學語文單元作業的設計,按照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好作業的精簡化設計,提高作業本身的趣味性,在知識鞏固的過程中實現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激發與培養,豐富學生的課余學習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高質量、輕松的學習氛圍,從而實現教學質量的持續性提高。
參考文獻:
[1]榮連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組織策略: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設計與案例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1(26):211-212.
[2]李偉.翻轉課堂模式下語文課堂教學設計與教師角色轉變:以《鴻門宴》課案為例[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12(2):60-64.
[3]李松.基于行動學習理念的小學語文教師培訓活動設計與實踐[J].語文建設,2016,14(35)“1-2.
注:本文系2018年甘肅省白銀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小學語文單元作業設計的策略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BY[2018]G068。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