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華
摘 要:數學的教學內容相對來說比較難,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夠健全,因此,教師應該創新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找到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體驗式教學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去理解和掌握知識,讓學生在進行課程學習的時候,取得更好的效果。體驗式教學模式的運用,需要教師結合具體的教學情況和學生反應進行具體調整,找到最有效的運用方式,這樣才能夠有效保障學習的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策略方法;探析思考
在小學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模式的運用主要是幫助學生在進行課程學習的時候,具體了解相關知識的運用。因為在小學階段,數學的學習難度其實是比較大的,這一階段,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還不是很理想,對于具體問題的解析,仍然需要教師的引導,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應該幫助學生去積極探索、思考、分析體驗式教學模式,從而有效實現這樣的目標。具體課程教學過程中,如何科學運用體驗式教學模式來幫助學生進行學習,需要教師進行積極的思考。
一、重視學生的個性
一堂高效的數學課,不是針對少部分學生,也不是大部分學生,而是全部的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存在的,且差異可能越來越大,那么為追求高效的課堂,是不是要放棄一部分學生的個性呢?答案顯然不是。高效的課堂需要在尊重每個學生差異性的前提下,量體裁衣,對癥下藥,尊重各個學生之間不同的個性特征,發揮他們的最大能動性,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數學學科素養的浸潤。
怎么針對學生的差異性對癥下藥呢?要是針對一個學生而提出一種教學方法,那也太費時費力了。此時,分層次教學或許是一個較好的選擇,如劃分學習小組,其在充分照顧到每一個人的差異的同時,還能增加學生學習主動性。比如:教師在教授數學方程式時,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找出不同變量的關系,用數學語言列出一個方程式,緊接著讓學生解釋方程式的含義。最后通過語言表述,加深自己對方程式的印象與理解,還能產生一種學習數學所帶來的特有的自豪感。
為了使得課堂變得更加高效,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發揮自身最大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能更加簡單容易地接受知識。也就是說,注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在分層教學的基礎上查看效果與成效。在教學前,為了使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教師應該熟悉教學的內容,主動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與方法。接受數學知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個學生之間的差異也決定了他們接受數學知識的深度、廣度和速度都不盡相同,從了解知識到在腦海中形成系統的知識,更需要學生自身的實踐與經歷,進而達到深度學習。
二、幫助學生利用體驗式學習去提高數學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在數學學習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解決數學題目的過程中,如果學生不能夠很好地掌握數學的解題方法,他就會在做題的道路上難以前行。隨著課程的改革,各學科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對于任何一個科目來說,學科的核心素養是非常重要的。
也許,有的人會認為只要老師把知識點講到位了,就算是一次成功的課堂,其實并不是這樣的。學會思考對學生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學生不僅要聽取老師講述的知識內容,更要學會去問為什么,有了疑問,才會懂得思考。而學會了思考,才會有進步。就好比老師在講述方程的時候,要讓學生去思考為什么與x軸的交點就是該方程的解。只有學生真正去深入了解和探索,才會真正明白其中的緣由,才會更好地將其運用到解題過程中。當然,在學習方程的過程中,數形結合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解題思路,學生要非常熟練地掌握這種方法,才能夠在做題過程中更加快捷。
三、注意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運用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模式必須要強調生活化,生活化的教學其實就是將學生的具體生活和課堂學習的內容結合在一起,因為單純地進行抽象的邏輯思維的訓練,往往會使得學生比較抵觸,但是如果將抽象的知識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結合在一起的話,學生就會有比較大的興趣。學生學習的時候,會覺得這樣的課程更加有趣,在課堂范圍內形成比較好的學習氣氛。所以具體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在課程教學中盡量生活化。比如在教學平均數的相關內容的時候,就可以問學生生活中有哪些實際事物可以和我們今天所學習的內容結合在一起。如果讓你來選擇的話,你會用什么樣的內容來解釋?這樣的教學就能夠更好地保障教學的質量。
體驗式教學更加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成長特點,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積極地探索如何科學有效地運用體驗式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去理解和掌握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陶志俠.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新課程(上),2014(11).
[2]安亞青.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策略探析[J].小學教學參考,2012(14).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