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摘 要: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能動性,使學生對美術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充滿創(chuàng)意的引導能使學生和教師在心靈與情感的交流上產生共鳴,達到人文、情感和精神上的溝通,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靈感,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樂學、善學。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導入;方法
小學美術教育是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學校德育、智育、體育的輔助途徑,因此新課程體現(xiàn)了人文色彩,體現(xiàn)素質教育特征,能夠提供其他學科不能提供的教育價值,這些教育價值所產生的結果構成學生基本素養(yǎng)的重要部分,從而更有效地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陶冶情操和完善人格。
所謂課堂教學導入藝術,是引起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并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使學生明白為什么學習,學習為了什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對于未知事物往往具有濃厚的興趣。《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應充分發(fā)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特征相適應,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xiàn)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tài)度。”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孩子積極地進行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只有讓孩子對學習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使他們愉快、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
一、小學美術課堂導入的問題分析
在新課標下美術課程中的導課內容不僅關系到一堂美術課是否成功,還關系著小學生可以建立并完善自身能力以及人生價值觀。優(yōu)秀的導課方法可以將學生注意力較快地集中起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營造一個融洽的學習氛圍。但是,一些教師在理解導課方式時進入了誤區(qū),出現(xiàn)了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方法。
(一)目地不明確的導入
導課內容的目的主旨在于吸引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激起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但是在落實每一堂美術教學中的導課內容時,就會要求更具體的目的,因課而定。
(二)事倍功半的導入
事倍功半指的是做事情沒有效率,付出多,收效甚微。由于一堂課中,導課并不是重點,所以不應該在導課這一環(huán)節(jié)浪費太多時間,不但使整個課程變得拖沓,也會使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最終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
(三)內容無趣的導入
在學習中,學生只有對所學科目產生興趣才能實現(xiàn)教師所預想的教學效果。新奇并充滿趣味的導課內容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如果在一節(jié)課中,教師通過富有故事性、熱情以及激勵性的導課內容,將學生對學習的思考和積極性調整到最大值,那么,教師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會相對來講十分輕松,學生也十分愉快。相反如果內容無趣,則教學過程會很吃力。
二、小學美術課堂內容與導入方法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一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好的導入就像一根導火索,能點燃學生學習美術的欲望,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想象和創(chuàng)造,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的熱愛,因此,在課堂教學導入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美術學科的方法應別具一格、靈活多變、形式多樣。如何讓美術課堂興趣盎然?
(一)開門見山,直接切入新課
這是常規(guī)教學中比較常見的導入方法之一,是教師直接點出教學主題引入新課的方式。直接導入具有簡潔明快的特點,它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幫助學生把握學習方向,在應用這種方法時,一定要直接而富有情趣,方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如在教學《有人臉的器物》一課時,先向學生介紹商代《大禾人面銅方鼎》和新時期時代《人頭形器口彩陶瓶》,了解不同時代、不同材質有人臉器物的造型特點及藝術美。然后問同學們:“想不想看更多有人臉的器物?”直接將課堂學習的重點引向本課的學習。
(二)以音樂導入,美化學生心靈
將音樂融入美術教育是藝術學科綜合探索的開始,音樂融入美術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學生可把音樂元素與美術教育各環(huán)節(jié)相結合,推動他們更廣泛、更深遠地認識美術、了解藝術。我在小學美術課教學中進行了美術、音樂交替互補的探索并實施。
如在教學《唱起來跳起來》一課時,一開始,我讓學生閉上眼睛、帶著問題“請同學聽聽這是什么節(jié)奏?”欣賞兒歌《拍手歌》,啟發(fā)學生表達歌舞帶給人的快樂心情,認識到歌舞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能用簡單的動態(tài)線表現(xiàn)人物。在欣賞的過程中回味、思考,由于音樂的感染力,學生此時心情輕松愉快,師生一起邊唱邊跳。
因此,在美術教學導入中實施音樂內容的注入,既活躍了課堂教學的情景氛圍,又有利于學生的身心愉悅、激發(fā)靈感、發(fā)展思維和情操陶冶,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與創(chuàng)作。
(三)以故事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故事是小學生的最愛,在他們的生活中,故事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小學生喜歡聽故事,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講一個小故事,不僅可以讓喧鬧的課堂瞬間安靜下來,還可以給學生帶來啟發(fā)和智慧。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為學生準備一些小故事,運用故事進行課堂導入,這樣不但可以帶領學生自然地過渡到美術學習中,而且學生的思想也能變得異常集中。
比如,在進行《太陽》教學之前,帶領學生回憶與太陽相關的傳說故事,豐富學生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使學生認識到太陽的構成與象征,以此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開展教學,學會用彩泥制作美麗的太陽,體驗設計制作的樂趣。
可見,利用故事進行課堂導入,很容易調動起學生的內心感情,讓學生自然而然地與課堂融為一體。尤其是故事里面包含的智慧和道理,對學生的成長有著極大的教育意義。
(四)以游戲導入,激活求知欲望
游戲能給學生帶來學習興趣,能給課堂營造良好的氛圍,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欲望。好玩是小學生的天性,好玩、好奇的心境可以活躍大腦的聯(lián)想,思維敏捷,增強表達欲。在游戲過程中學習,學生精神放松,課堂氣氛活躍,在愉快中獲得知識,提高技能,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如在教學《好吃的水果》一課時,我采用游戲導入方式,預先準備一些形狀和表皮特征比較明顯的水果,分別藏在密封的袋子里,請學生上講臺摸一摸,然后說出形狀特征和表皮特征,再讓臺下的學生猜一猜是什么水果。學生都十分興奮,各抒己見。由此一來,學生對水果的形狀和表皮特征的印象非常深刻,同時對本課充滿了興趣,孩子們早已迫不及待地走進文本。本課預設的教學重難點隨之被孩子們的主動學習熱情所擊破,從而輕而易舉地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一幅幅的好作品躍然紙上。
可見,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利用學生愛玩的特點,組織游戲進行導入,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思考與探究能力。
(五)以影集動畫導入,誘導創(chuàng)新思維
在小學生的意識中對于各類未知事物的新鮮感較高。因此,將各種與美術相關的知識制作成影音動畫進行展示,能夠在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進一步推動小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散。
如在進行《雄偉的塔》教學內容之前,帶領同學們觀看一段動畫片《西游記》,讓同學們說出片中出現(xiàn)的建筑?通過討論,回憶塔的特點,使學生對塔有初步認識,從而產生興趣,引出課題。
這種教學導入法能夠直接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并有效調動起學生的想象力,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散。
(六)運用情境進行導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一個良好的情境可以讓人們的心靈得到極大的放松,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情境,營造一個輕松的氛圍,必定可以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極大的興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各種手段,利用情境進行課堂導入,讓學生在情境中親身體驗。
如在教學《多姿多彩的靠墊》一課時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你愿意參觀老師的家嗎?老師這就帶你去。”接著就為學生播放了家居的視頻,有現(xiàn)代風格的客廳,有中式的書房,有卡通風格的房間,最后展示放置靠墊前后的房間圖片。學生身臨其境,然后提問:“每個房間的靠墊色彩、風格與居室裝飾風格一樣嗎?這些靠墊分別適合哪個房間?學生立刻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有的說卡通和色彩鮮艷的紋樣適合兒童房,有的說書法、詩詞繪畫等適合書房,有的說溫馨的花卉、人物等紋樣適合臥室……教室里氣氛活躍,學生興致昂揚,我趁機導入了本課的主題。
良好的情境給學生帶來了美妙的心情,為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以后的美術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情境進行導入,讓它的作用在教學中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七)巧妙運用與其他學科整合,調動學習美術的積極性
如在教學《有趣的字母牌》一課時利用猜字游戲:有一個單詞,有四個字母組成,它的第二個字母是“a”。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接著出示兒歌:單詞單詞真難背,英語牌幫忙我準會,一邊玩牌一邊想,不一會兒就全對。這樣不僅讓學生了解了字母牌的玩法,同時還提升了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通過師生互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八)出示相關事務名稱進行導入,引發(fā)學生聯(lián)想
如在教學《圖形的魔術組合》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俄國畫家夏加爾巧妙的創(chuàng)作構思,我是這樣進行課堂導入的:“3個人,一個羊頭,一棵樹。”你會如何組織這樣的畫面。學生都輕輕地閉上眼睛,靈感出現(xiàn)了,學生說出了各種各樣的答案:有的說3個人在一棵樹下殺羊頭;有的說一個羊頭掛在一棵樹上,3個人在向上看。同學們的想法都很奇特!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欣賞夏加爾的作品《我和我的村莊》,從而使學生了解畫家獨特的創(chuàng)作構思,初步感知如何運用物象進行魔術組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下一步利用物象進行組合埋下伏筆。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美術課堂千變萬化,導入方式也不能千篇一律。教師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美術學習當中。
作為一名小學美術教師,上一堂美術課難不倒我們,但是要讓學生真正愛上美術課卻不是件容易的事。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充分發(fā)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以活潑多樣的形式和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藝術細胞,達到樂于學習美術、主動學習美術的效果,進而讓美深入人心。美術課堂應該豐富多變,讓我們一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吧。
參考文獻:
[1]蘇文茂.新課導入的意義和方法[J].教育教學論壇,2013(14).
[2]謝春雷.淺析小學美術的教育與教學[J].快樂閱讀(下旬刊),2012(8).
[3]徐燕.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導入[J].課程教育研究,2012(25).
注:本文系安徽省六安市教育規(guī)劃課題《均衡教育發(fā)展下農村小學美術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提升策略研究》(項目編號:LK17012)階段性研究成果。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