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昀丹
摘 要:課堂導入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是引導學生產生數學知識學習興趣的基礎。好的教師應當抓住課堂導入環節的重要意義,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繼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傳統的課堂導入環節存在著明顯的問題,急需有針對性地研究和解決。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并且形象思維占據了學生的主導思維,而小學數學作為一門抽象性與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思維上的差距。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將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化。而課堂導入作為小學數學課堂的開端,則可以成為解決小學數學教學難的問題的關鍵。結合實際的教學經驗,從小學數學課堂導入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入手進行分析,探索各種有效方法的實際運用,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導入;問題;方法
一、小學數學課堂導入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缺少互動交流
傳統的應試教育思想給教師的教學觀念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即使是在課堂導入環節大多數教師也是使用的教師主講的方式,缺少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課堂氛圍十分枯燥、乏味,使得課堂的導入環節難以發揮真正的作用。
2.缺少啟發性
大多數小數教師在課堂導入環節會將形式固定在“滿堂問”上,“知不知道”“懂不懂”“好不好”之類的毫無啟發性的問題充斥著課堂,大大降低了課堂導入環節的智力開發價值。
3.濫用多媒體
多媒體設備是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的工具,然而,大多數教師卻濫用多媒體,沒有掌握好多媒體使用的時機和內容,嚴重降低了多媒體設備的教育價值。
4.效率太低
很多教師在課堂導入環節太過于重視形式,課堂導入的內容與教學實際沒有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存在牽強感,通常要幾經波折才能真正地引出課題,嚴重浪費了課堂時間。
5.方法與內容缺少針對性
小學生在數學方法的基礎基本為零,需要教師從基礎上進行耐心的指導,在課堂導入環節,針對不同知識的教學應當采用不同的課堂導入方法,但是很多教師卻在方法的使用上沒有針對性,降低了課堂導入環節的教學效率。
6.沒有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
數學是一門生活化的知識,在課堂導入環節將其與生活聯系在一起,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但是很多教師并沒有注意到這一點,降低了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程度。
二、小學數學課堂導入有效方法分析
1.操作導入法
小學生對動手操作的興趣是很大的,在課堂導入環節,我們可以通過讓學生動手擺一擺、畫一畫等操作激發其探究的興趣,從而達到課堂導入的教學目的。在過去的課堂上,教師占據主要的地位,學生對教學的興趣很低,但是通過操作導入的教學方式,卻可以真正地將課堂還給學生,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對知識學習的參與興趣,并且動手能力的提升對于活躍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素養都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比如,在學習“認識圖形(一)”的過程中,我通過讓學生利用小木棒進行簡單圖形的拼組,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操作興趣,還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還能在各種圖形的拼組中實現自我創造,提升自身的創新素養,接下來再向學生正式講解教材上的內容,使得課堂質量有了明顯的提升;又比如,在學習“認位置”的過程中,我讓學生畫了一張簡單的班級地圖,讓學生將地圖需要具備的方向、重點“建筑物”等要點都標出來,并讓學生在地圖上進行導航,將從某一個點到另一個點的路線畫出來,這樣通過一步步地引導,學生對“位置”有了簡單的了解,接下來再真正地講解教材中的知識點,提升教學效率。小學生的天性活潑、動手能力強,我們要充分地結合小學生的這一行為特點,因勢利導,在操作導入中提升學生的參與興趣,繼而提升教學質量。
2.故事導入法
學生一般都是伴隨著故事長大的,尤其是正處于懵懂階段的小學生,對于故事的好奇心和興趣更是旺盛。因此我們可以充分地結合小學生的這種心理特征,開展故事導入法,通過故事情節的引導將學生帶入到教學內容中。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經典的小故事進行引導,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自己編排故事,為學生設計充滿趣味性的學習探究情景,從而順利地引出教學知識內容。
比如,在學習“比一比”時,我首先為學生講了一個小故事:有一天,從0到9的十個小數字想要比一比大小,9首先站出來說:我最大!并且還指著0說:你是最小的,還什么都沒有!數字0傷心地哭了起來,但是這個時候,數字1將0拉了過來,告訴0說:沒關系,我們倆加起來就比他大了,數字9一看,原來1和0組在一起,變成了10,頓時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如此,通過一個簡單的具有啟發性的小故事的講述,不僅為學生傳輸了基本的“大小”概念,還對學生進行了德育教學,告訴學生團結、互助的重要性。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對將教學內容的興趣,還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品質,一舉兩得。
3.多媒體導入法
現代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多媒體設備已經成為了我們提升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的工具,在進行課堂導入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充分地發揮多媒體技術直觀性、趣味性、延展性、及時性等的特點,在提升學生探究興趣的基礎上,順利引出教學內容。教師在進行多媒體導入時要注重趣味性和實用性的統一,要讓學生在歡快的氛圍中產生探究的興趣,而不能僅是為了活躍課堂氛圍使用多媒體設備。
比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時,由于圖形的知識比較抽象,對于抽象思維偏弱的小學生來講難以理解,因此,我們可以充分地發揮多媒體技術直觀性強的教學優勢,在正式教學前,將本節中將要學習的平行四邊形的知識直接展示在學生的眼前,并且添加動畫、色彩、聲音等,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為接下來正式的教學做好鋪墊。多媒體設備的使用是對傳統教學的輔助,而不是取代,教師一定要充分地把握好現代科技與傳統教學的平衡,發揮多媒體等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從而真正有效地提升教學質量。
4.提問導入法
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能力,因此,提問的教學方法是必須的。我們要充分地發揮提問導入的優勢,激發學生思維上的活躍性,從而達到數學教學的實際目的。在實際的提問導入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提出的問題的有效性,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提出的問題要具備趣味性和實用性統一的原則,最好是從學生的生活入手,提出生活化的問題,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思考,提升課堂導入的質量。
比如,在學習“表內乘法(一)”時,我首先對學生說:同學們,今天我們首先來思考這么一個問題,假如老師手中有100顆糖果,要獎勵給9名同學,一個同學分5顆,那么老師還能剩下多少顆糖果呢?這樣,通過一個實際問題的引入,可以充分地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產生代入感,從而激發學生思維上的活躍性,對接下來正式的教學產生了巨大的幫助。提問導入要注重提出的問題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要將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靈活起來,提升學生的參與興趣。
5.游戲導入法
游戲是小學生非常喜愛的一個教學方式,我們可以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將游戲作為一種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參與興趣,在活躍的氛圍中讓學生學到知識。利用游戲導入的方式要注意萬不可以小失大,要嚴格遵循教學的正常原則,同時體現趣味性和教育性,真正地做到寓教于樂。
比如,在學習“認識方向”的過程中,我組織全班學生進行了一個簡單的小游戲:全班學生一起站起來,由我“發號施令”,說出“向左、向右”中的任意一個詞,然后學生要隨著我的指示進行轉向,轉向錯誤的學生就要坐下,直到剩下最后兩個學生的時候,我突然說道:向南!兩個學生都愣住了,接著我笑著讓他們坐下,并且說道: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左右之分,但是你們直到東西南北這四個方向嗎?如此,在一個簡單的小游戲之后,我向學生引入了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學生的興趣也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十分的活躍。游戲導入的方式首先要控制難度,要結合小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其次是要簡單,避免過長的游戲時間造成的頭重腳輕問題,降低教學效率和質量,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游戲導入的真正作用,幫助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6.直接導入法
直接導入是我們最常使用的一種課堂導入方法,即教師將要講解的內容和要求直接對學生進行介紹,使學生形成初步的印象,在此基礎上開展教學。在傳統直接導入的過程中,教師存在著導入內容不明確、忽略教具的使用等問題,給直接導入的效率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實際的直接導入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做到“開門見山”,直接向學生講解這一節課要講解的內容和目標,其次是有效地利用教具,通過圖片、視頻、實際物體等直觀的輔助工具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比如,在學習“觀察物體”時,我首先對學生進行了分組,然后給每個小組發了一個玩偶,然后對學生說:同學們,我們平常都會玩玩具,也會與許多其他的物體進行接觸,但是你們有真正地觀察過身邊的這些物體嗎?下面,我們就從手中的這個小玩偶入手,學習如何觀察我們身邊的物體吧!這樣,不僅向學生直接傳達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還給出了學生要觀察的實物,從而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直觀的空間印象,為接下來的正式教學做好了鋪墊,使學生對觀察的本質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要想實現小學數學課堂導入的有效性、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需要教師積極總結教學經驗,找到傳統的課堂導入環節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有建設性地提出解決對策。小學階段是奠定學生數學基礎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基本素養,因此,我們一定要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征,發揮課堂導入環節重要的教育意義,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數學素養,為學生未來更深層次的數學學習奠定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陳玖玲.小學數學課堂導入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
[2]豆海燕.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導入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5(25).
[3]王任婧.小學數學課堂導入方法探微[J].教育教學論壇,2013(18).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