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卓
摘 要:記憶是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在化學學習中,掌握必要的記憶方法是學好化學的前提,根據化學學科的特點,本文通過課堂教學實踐,總結出幾種化學學習中記憶的方法,以期達到記憶的最佳效果.
關鍵詞:初中化學;識記;策略
記憶是人們對感知過的事物重新再現的過程.初中化學要求記憶的內容較多,其中包括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識、化學用語、實驗現象等.特別是新課程實施后,教材的編排體系被打亂,活動與探究的內容安排較多,初三學生普遍感到化學知識難學難記,導致學習興趣下降.影響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因此,掌握記憶的基本方法對提高學習質量具有現實意義.
一、根據實驗現象 觀察記憶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無論是演示實驗還是分組實驗,學生都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由于實驗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奇妙的現象,因此,教師完全可以通過實驗產生的現象讓學生直觀記憶.如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有少量白煙,生成一種白色粉末狀物質,放出大量的熱.在實驗中要教給學生記憶的方法是五官并用.初中的實驗很多,如水通電、實驗室模擬煉鐵的實驗、實驗室制氧氣、氫氣、二氧化碳和酸、堿、鹽之間相互反應產生的現象等.這些現象具有獨特性,學生通過認真觀察,一定會記憶深刻,終生不忘.
二、巧妙設計板書 直觀記憶
教師在每堂課的板書設計都是課堂的重點和精華,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對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很重要,是記憶的重要方法.
如在講解物質的構成時,板書如圖1:
這樣,學生對構成物質三種微粒以及三種微粒之間的關系一目了然,便于直觀記憶.
三、新舊知識對比 聯想記憶
有些化學知識通過新舊對比,引發聯想,及時回憶,印象會深刻.如講一氧化碳的還原性時,聯想到碳的還原性;講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時,聯想實驗室制取氧氣;講稀硫酸的性質時,聯想稀鹽酸的性質.如果課堂上能做到這一點,則可有效地提高記憶的效果.
四、精心編制口訣 押韻記憶
有些知識剛學完就讓學生記住確實存在困難,它需要一段時間的吸收和消化過程.但如果編制口訣押韻,增強趣味性,就能提高記憶效率.學生在較短時間內便可記住.如化合價的記憶可編制下列口訣:
一價氫氯鉀鈉銀;二價氧鈣鋇鎂鋅, 三鋁四硅五氮磷;二三鐵、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齊全;銅汞二價最常見.
五、運用習題教學 鞏固記憶
習題教學是復習、鞏固、記憶知識的有效手段,所選習題要突出重點,有目的地考查學生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如在講物質分類時,可以帶領學生完成下一例題:
有下列物質:(1)硫磺(2)水(3)鹽酸(4)燒堿(5)干冰(6)硫酸(7)石灰石(8)純堿(9)膽礬(10)澄清的石灰水(11)碳酸氫鈉(12)銅綠(13)硝酸銀(14)水銀.其中屬于金屬單質的是,非金屬單質的是,純凈物的有,混合物的有,氧化物的有,無氧酸的有,堿的有,鹽的有.通過這道題,學生對單質、非金屬單質、純凈物、混合物、氧化物、酸、堿、鹽等多個概念可以做到心中有數,在解答的過程中加深理解和記憶.
六、及時歸納整理 專題記憶
把所學的知識歸納整理,系統地梳理,進行專題記憶也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如物質的除雜與分離專題,歸納與整理如下:
(1)除雜質的原則
不改變狀態,不引入新雜質,原物質的質量保證不減少,藥品針對性強,操作簡單易行等.
(2)除雜質的方法
物理方法:
過濾法,如除去氯化鈉中少量碳酸鈣(溶解與不溶解混在一起,考慮用此方法)
結晶法:氯化鈉和硝酸鉀的混合物
吸附法:銅粉和鐵粉的混合物,除去鐵粉
吸收法:氫氣中含氯化氫、氨氣等極易溶于水的物質
化學方法:
(1)轉化法:這種方法是將雜質轉化為有用的物質,如除掉氯化鈉中的碳酸鈉,可以加入適量的稀鹽酸,碳酸鈉就轉化成了氯化鈉.用這種方法時,首先看雜質中是否有原來物質中含有的元素,如上例中都有鈉元素,如果沒有相同的元素,一般不能采用這種方法.
(2)溶解法:除去銅粉中的鐵粉或氧化銅粉都可以用稀硫酸溶解,再過濾烘干
(3)吸收法:如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可直接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
(4)沉淀法:這種方法是在不能使雜質轉化為原物質的情況下,又無法用吸收和溶解的方法除掉,如氯化鈉溶液中含有硫酸銅,除去硫酸銅可用氫氧化鋇溶液使硫酸銅溶液中的兩種離子都產生沉淀而除去.
(5)保護法:這種方法是把要得到的物質轉化成另一種物質與原物質分開,然后再將轉化得到的物質再變成得到的物質.如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除去氯化鋇中的氯化鈉等
(6)裝置判斷法:給出多種裝置,選擇合理的裝置將氣體中的雜質除掉.
七、抓實綜合復習 強化記憶
綜合復習可以把學生沒記清的知識點重新記憶,它可以使知識系統化、網絡化.如對物質性質的復習可歸納如圖2:
通過上述轉化關系,學生對單質、氧化物、酸、堿、鹽的化學性質一清二楚,使知識點得到進一步強化.
八、注重試卷講評 深化記憶
無論什么考試,學生總有記不清的知識點,答卷時就能反映出來,教師要對考試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全面剖析、分析錯因、羅列成條,其目的是給學生警示,吸取教訓,強化理解,深化記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