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洋
摘 要:實驗教學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重要構成部分,直接關系著初中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成效,針對目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多種問題,通過對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解,結合實際教學需求,推動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反思,有助于提升初中化學教學水平。基于此,在簡要分析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探討了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進策略,希望能提升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水平。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核心素養
一、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現狀分析
1.教學思維固化
初中是學生系統接觸和學習化學的初始階段,而實驗教學作為初中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影響學生理解化學知識的重要因素。針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開展,教師的教學思維和教學方法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關系著學生是否能夠真正理解化學知識。隨著核心素養教育的貫徹落實,教師一貫的教學思維不再適應于現階段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目標的達成。有教師認為在課堂上演示實驗既浪費課堂時間,又對考試沒有幫助,所以就用播放視頻或者直接告訴學生實驗現象的方式代替,這樣的教學思維直接導致學生對實驗能力不重視,理論化學知識的教學與實驗教學之間缺乏有機融合,教師沒有將化學教學的思維向培養探究能力、提高創新思維的方向發展。
2.教學方法單一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通過開展實驗教學,能夠讓學生結合化學實驗現象更好地理解對應的化學知識。然而,現階段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還是以理論教學為主,著重讓學生對儀器、實驗現象、操作步驟、實驗結論進行記憶,學生學習化學實驗與背誦語文的課文一樣,對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造成不利影響。即使學生完成基本實驗,也是在老師的指導下按部就班地照實驗步驟一步一步地完成,缺少對實驗的探究,甚至在實驗中遇到一些異常實驗現象學生也會忽略,從而錯過了對實驗探究能力的提升。所以我們老師應該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鼓勵創新實驗。
二、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反思
1.改變實驗教學思維
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育背景下,化學教師應將“培養有知識和技能的學生”教育思維向“培養有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復雜交往能力的學生”方向轉化。在實驗教學中,這就要求教師不能簡單地介紹實驗,而要向下挖掘實驗教學的深層次功能。
比如,在學習“金屬的化學性質”這部分內容時,引入金屬活動性的發現史:首先用1625年德國化學家格勞貝爾意外發現將金屬放入酸中會“消失”的故事引出活潑金屬與酸反應這個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完成酸與鎂、鋁、鐵、銅等金屬反應,學生產生疑問為什么有些金屬能反應,而另一些則不能,激發學生繼續往下探究的興趣,這樣比讓學生單純背誦金屬活動性順序表更容易讓學生理解。通過轉變教學思維,對實驗化學史進行挖掘,不但能讓學生了解化學規律,還能讓學生了解到科學家的探索過程,也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動手探究的能力,符合核心素養中“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于探究”的科學精神。
2.創新實驗教學方法
化學教師所使用教學方法的科學性、適宜性,也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質量、效率和化學素養的提升。初中化學實驗一般有演示實驗、學生基本實驗和探究實驗,通常老師重視演示實驗和學生基本實驗,而忽視了對探究實驗的教學。其實探究實驗是學生主動獲取化學知識,解決化學問題的重要途徑。探究實驗中包括提出問題、做出假設、查閱資料、設計方案、進行實驗、得出結論,反思等幾個步驟,它全面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對于學生掌握化學知識,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無可取代的作用。
3.滲透健康生活概念
傳統教學背景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開展,全部是針對課本上內容,這些實驗與生活聯系較少,導致學生一提起化學實驗就認為是在化學實驗室里完成的,沒有意識到化學的學習是為提高生活質量服務的。在網絡發達的當代,網絡謠言比比皆是,很多人因此而上當,產生了不好的社會效應,化學老師有義務幫助學生明辨是非,終止謠言的傳播,這也是健康生活素養的養成手段。
例如:曾經傳言“可以通過面條燃燒的情況辨別面條的質量好壞”,如果點燃后有燒焦羽毛的氣味,就說明添加劑多,吃這種面條等于吃塑料袋,一時間人心惶惶。針對這種情況,化學教師可以通過對淀粉、蛋白質的實驗教學讓學生了解到,面條中含有淀粉和蛋白質,這兩種物質都是有機物,都能燃燒,有燒焦羽毛味是因為含有蛋白質的原因,而所含食品添加劑無法通過燃燒進行判斷,只能借助于儀器測定。這樣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同時,就能夠關注化學與有關的社會問題,教師才能真正實現從“知識教學”走向“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實驗教學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對學生學習化學理論知識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因此,為了更好地提升初中化學教學水平,實現“核心素養”的達成,初中化學教師應從教學思維、教學方法、生活實踐等多方面考慮,引導學生做一個心理、身體都健康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吳星.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構建視角[J].化學教學,2017(2):3-7.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