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禮伯
摘 要:掌握數學思想即掌握數學的精髓,在課堂教學中合理滲透數學思想,既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把握,又能夠提升課程教育有效性,對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具有幫助。主要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為例,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思想;滲透方式
數學思想作為數學理論的歸納與概括,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數學知識的本質。因此,在開展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滲透數學思想,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創新思維,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數學知識,從而全面提升課程教育質量。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的作用
數學作為基礎課程,對學生邏輯思維的訓練具有幫助。數學知識涉及多個方面,若是光做練習題不進行思考,學生經常感到不知所措。數學思想在其中充當著調味料,是數學課程的本質,只有掌握數學思想,才能夠真正掌握數學知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滲透數學思想,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把握數學概念,強化學生的數學思維,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從實際應用效果來看,借助數學思想的滲透教育,有效培養了學生的數學素養,學生也對此種教育形式表示認同與喜愛,不僅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而且可以進一步增強教師自身的教育能力[1]。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的具體應用
1.備課環節,凝練數學思想
數學知識與其思想作為教材的核心內容,知識能夠以直觀清晰的文字形式展現處理,而數學思想則隱含在多個知識點的背后,需要學生自主挖掘。因此,在備課環節,數學教師需要深度解讀教材內容,區分主次內容,從整體視角提煉知識結構,幫助學生梳理解題思路,從而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同時,在設計問題或是歸納知識體系時,需要合理滲透數學思想,使學生在無形中受到教育熏陶,為培養學生數學素養奠定基礎。
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圓的面積這一課時,教師需要先帶領學生回顧之前所學的知識,并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圓形圖片,隨機選一名學生要求其對圖片進行修剪,保證其能夠變成長方形,引導學生總結長方形面積與圓形面積間存在的關聯。在學生思考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猜一猜并實踐驗證一下自己的猜想。在拼接過程中學生逐漸了解長方形的長就是圓形周長的一半,長方形的寬就是圓形的半徑。此種教育活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分析已知與未知條件間的聯系,從而合理滲透等積變形的數學思想,鼓勵學生自主實踐操作,為日后的學習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2]。
2.教學環節,深化數學思想
眾所周知,數學思想具備一定密閉性,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數學教師需要巧妙利用概念的推導、公式演變、技巧歸納與規律總結等過程,鼓勵學生細致觀察并勇于實踐,及時反映學習問題,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學生全面構建科學有效的知識體系,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傳統教育模式不同的是,數學思想的滲透教育除了需要由淺至深、逐層深化的發展過程,還需要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調整。這也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充分考慮班級學生間的差異性,依據課堂反應情況合理滲透數學思想,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如:教師在教學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商不變的規律”這一課時,羊村村長想要將買來的桃子分給小羊們,懶羊羊悄悄地對村長說能不能多給一些,村長點頭答應說:“給你80個桃子,平均分給20只小羊夠不夠?”懶羊羊沒有滿足并要求村長再多給一些,村長裝出忍痛割愛的樣子稱:“那就給你800個桃子,平均分給200只小羊滿意了嗎?”同學們你們覺得懶羊羊與村長誰更聰明?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交流探討,并羅列計算公式如:80÷20=4 800÷200=4,引導學生觀察算式并總結規律。借助實際計算觀察計算規律,使學生感受到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從而不斷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3.實踐環節,應用數學思想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有意識引導學生形成自主思考、善于總結的良好習慣。在學習新知識時,鼓勵學生自主總結問題要素,引導學生綜合對比數據信息,從本質上把握問題核心,從而全面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實踐環節,教師需要依據班級中學生的表現情況,精心設置一些開發性、涉獵信息較廣的課后作業,要求學生使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現實問題,從而實現學以致用的學習目標。如:在講解完“溫度”知識后,教師可以設置課后實踐作業,要求學生自主測量室外多個時間段的氣溫變化,旨在增強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鞏固課程教育效果。
綜上所述,數學思想對于學生日后學習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師需要注重數學思想的教學滲透。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分析、解題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全面推動數學課程教育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熙.探析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的方法[J].考試周刊,2017(46):127.
[2]竇林.數學思維在教學中的體現:蘇教版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的方法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6(2):8.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