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林
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越來越重視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要運用靈活多變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要讓他們獲得全面發展。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能力;創設情境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專業的數學知識,還要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要讓他們運用數學思維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可以培養他們的各種能力,可以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知識的欲望,可以讓他們獲得更多數學知識。
一、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思維能力就是人們運用數學的觀點對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從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通常說的轉化就是一種數學思維能力,如將復雜、抽象的事物轉化為人們熟悉、簡單、直觀的情境等。數學思維能力強的人通常都具有較強的聯想力和較強的數字敏感度。利用聯想,人們可以將兩個沒有關系的問題聯系在一起,進而找到其中的關聯,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較強的數字敏感度可以幫助人們快速捕捉自己想要的信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目標進行明確規定。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要使他們學會如何全面、細致地觀察事物;要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要使他們進行膽大的想象,進而開拓他們思維;要培養他們的推理能力,要使他們學會利用問題的條件進行推理;要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能夠快速解決問題。
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一)數形結合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可以增強學生思維的深度。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教師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具體的實際問題進行結合和轉化,可以將數學量和空間模型進行結合,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讓他們探究出數學知識的本質,進而達到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一些直觀的數學模型、圖形等與數學量進行結合。運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學生可以快速解決數學問題。講解“認識面積”這一節時,教師可以利用數形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在學習這一節數學知識之前已經學會了如何計算正方形、長方形的周長,這就為本節課的教學打下了基礎。教師可以制作幾個模型讓學生進行觀察,讓他們探究模型的形狀、大小等,讓他們對面積有一個初步認識,之后再由教師進行詳細講解。這樣的方式學生可以將學到的面積公式與相應的模型進行結合,可以使他們更好地了解公式含義。
(二)創設情境
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就要為他們創設一定的數學情境,因為這樣才可以讓他們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從而逐漸提高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引導他們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問題相結合,從而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創設的情境不僅要與生活實際相聯系,還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認知特點,要選擇他們熟悉的情境進行教學,進而將他們對事物的感性認識上升成為理性認識。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實際問題中蘊含的數學知識,要使他們善于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例如:教授學生乘法和除法時,教師就可以將這些知識與實際問題進行結合,可以為他們創設一個問題情境。教師可以編這樣一個故事:學生A想請5個朋友到家里玩,為了更好地招待朋友,他的媽媽讓他去買一些水果,他不知道要買多少,于是就問:“媽媽,我要買多少呢?”媽媽說:“你要請5個朋友,那么加上你自己總共是6個人,每個人3個水果。”學生A想了想說:“6個人,一人3個,那就是18個。”媽媽看他說對了,于是媽媽又說:“只有水果也不行呀,你再買11瓶飲料吧。”他想了想說:“媽媽,買11瓶怎么分呢?不如買12瓶吧,這樣正好一人兩瓶。”媽媽說:“你少喝一瓶不就夠了嗎?”他想了想說:“好吧,我少喝一瓶。”這個情境中就包含著一些簡單的乘法和除法知識。這個情境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通過這個情境可以提高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教師將數學知識與實際問題進行結合,使學生融入問題的情境中,這樣可以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可以提高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教師除了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和生活情境外,還可以創設一些游戲情境。小學生都比較喜歡玩,教師將數學知識與游戲相結合,這樣可以讓他們在游戲中學習數學知識,提高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有關數學知識的比賽或游戲等,如跳過7、九九乘法表等。跳過7這個游戲就是讓學生依次報數,當他們報到7或者7的倍數時要跳過去,這樣可以增加他們對數字的敏感度,可以提高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
結合以上的論述我們發現,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多種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并以此來提高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朱宣飛,冉繼.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周刊),2017.
[2]楊忠良.試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讀天下,2016.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