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靜芝 賴文財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往往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大多數教師習慣性將自己作為教學課堂的主體,將學生作為參與者,不僅導致學生無法體現主體地位,還嚴重制約著學生思維能力的成長。為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詳細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方式與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主體地位;教學措施
小學語文課程與其他的學科有著很大的不同,最主要的特殊性就是,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的學科,學好語文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語文學科也是小學生的啟蒙學科,是教育中的關鍵環節。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將學生放在首位,充分發揮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注重教學設計和規劃,將語文設計成符合學生實際的學科,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隨著國家新課改的實施,新課改的重點是以學生為主體,在課堂中教師應該采用各種辦法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中,這也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師面臨的問題。本文從語文教師的角度入手,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探討如何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希望能夠對教師有所幫助。
一、強化學習趣味性,展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應該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是最能夠體現出學生主體地位的方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帶著學習興趣,那么學習效率就很高。針對此種情況,教師應該學會將教學目標優化,使課堂中充滿樂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由此可見,興趣對一個學生的作用如此之大。教師應該將重點放在學生的興趣培養上,并且要結合實際生活,因為貼近生活的例子才是最吸引學生的。教師還可以結合教學情景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和疑問,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熱情,有了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會提高。
例如,在講《筍芽兒》這一課時,教師應該注重突出筍芽兒的特點,介紹“穿衣服”這類詞,重點強調這類詞,將課文的詞擬人化,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自己描述“筍芽兒”的特點,讓學生自己歸納“筍芽兒”,通過這樣引導式和趣味式的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增強了。
二、賞識教育法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采用賞識教學法,教師平時要注意觀察學生,對那些學習上進、表現優秀、注意聽講、認真完成作業的學生加以獎勵,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更加主動學習,小學語文教師具體應該注意以下幾點內容:
第一,教師要懂得賞識教育的理念。每一個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不同的表現,這是學生差異性的表現,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差異性,不同的學生應該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師要給學生提出建議或者意見的機會,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法。要讓學生有不同的見解和答案,敢于大膽質疑,提出問題,自己尋求答案。
第二,學生應該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多加思考和分析,及時給出正確的答案,教師要給回答正確的同學一定的獎勵,使學生提高思考的積極性。
第三,優化語文教學評價,改變傳統的評價體系,充分展現出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充分展現出學生的個性,從多方面進行評價,不要只是看中學生的考試成績,使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有所提高。
三、優化教學結構,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由于傳統的教學思想根深蒂固,教師在課堂中只是一味地講解,學生單純地接受教師講的一切內容,學生都是被動地聽,沒有形成自己的思維,教師也不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激發,這樣的教學課堂效率低下。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改變課堂的教學結構,改變師生之間傳統的關系。教師要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要經常與學生溝通,聽取學生的建議。有些教師不聽取學生的建議,甚至對提出建議的學生進行斥責,這樣一來,學生更加不敢提問,也不敢給出自己的建議和意見,學生沒有自己的思維,逐漸對學習喪失興趣。由此可見,優化教學結構的重要性。
首先,教師應該對自己的教學工作充滿熱情,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把學生看成是自己的親人。在課堂中,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問題。在課后,教師要經常關心學生,尤其是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更應該注意照顧。教師在對學生的教育中,要心平氣和,不要急躁,不應該斥責學生,要多給學生鼓勵和支持。其次,教師要經常向學生傳播正能量,減少負面情緒的傳播。教師在生活中遇到不順的事情時,要自己調節,不要將負面情緒帶到課堂上,以免影響學生。因此,教師要時刻保持健康積極的心態,在學生面前展現出積極的一面,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樣才能夠使學生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夠展現。
參考文獻:
[1]更嘎拉毛.立足主體,關注發展: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主體性[J].科學中國人,2015,22(2):87-89.
[2]李學英.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生主體地位[J].學周刊,2013,14(16):167.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