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珍
摘 要:教育學生,學校固然負有重要的責任,而家庭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核心,社會影響是助力。搭好家庭教育的橋梁,是每一個教育者不可忽視的課題,使學校和家庭的教育融為一體,實現(xiàn)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一體互動,才能達到最佳教育的效果。
關鍵詞:橋梁;家庭教育;學校教育
家長是孩子最直接、最經(jīng)常、最親切的教育者。如何動員、啟發(fā)家長配合學校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視的課題。我從事教育工作以來,針對這個課題作了長期的探索,努力在學校與家庭之間架起教育的橋梁,收到了一些成效。下面談談我的體會。
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兒童正處于身心發(fā)育時期,因此,意志的自控能力很低,判斷事物的正誤能力也很低,很需要家長和老師及時地指點、引導。根據(jù)兒童的心理特點,這種指點和引導必須是寓理于情,讓孩子們在接受愛的同時,接受正面教育的熏陶。
有的家長望子成龍過急,對小孩過于嚴格,達不到要求就打罵孩子,有的孩子為了避免家長的打罵甚至說謊話。我們班里就有孩子是這樣的,我認為要教育好學生,必須幫助家長改變教育小孩的方法。通過幾次家訪和家長促膝談心,講明要正面教育的重要性,告訴他們該怎樣關心孩子、愛護孩子,怎樣耐心啟發(fā)孩子走上正道,通過交談,家長認真回顧了自己對孩子教育不當?shù)耐拢睦锔械饺f分慚愧,很樂意地接受了我的勸告。從此以后,學生家長變了,不但從生活上關心孩子的起居,而且還能夠按照孩子的愛好慢慢誘發(fā)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在玩耍之中,啟發(fā)孩子說實話,做實事,做到了寓教于樂。同學也會把父母之愛化為精神力量,學習進步了,思想品德方面也有好轉。
二、家境優(yōu)裕,更須嚴教
經(jīng)濟發(fā)展,不少家庭的經(jīng)濟條件十分優(yōu)裕,所以在孩子花錢消費上,一些家長放松對孩子的管教,甚至更是任性而為。班里就有一個學生是追求享受的典型。他家里經(jīng)濟條件的確很好,又是獨生子,真是要什么父母就給什么,從不吝惜。所以這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了大手大腳的壞習慣,他常常拿家長的錢請同學上飯店吃東西,當我了解這些情況以后,就找這位同學談心,從而得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還是比較欠妥的。于是我意識到家長的引導教育還是很重要的,要想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品質,首先要做好家長的工作,取得家長配合。我經(jīng)常上門家訪,反映這位學生由于追求享受心思不用在學習上,學習成績明顯退步等情況。聽到這些情況家長感到震驚。接著,我向家長提出具體要求,希望家長不隨便給零用錢,保管好錢物,不讓孩子在家里隨意拿到錢,堵住花錢的來路,還要求家長關心孩子的學習,督促孩子按時完成作業(yè)。取得了家長密切配合教育后,這位學生很快地改掉了亂花錢的習慣。一次春游活動,鞏×同學除了帶一瓶礦泉水和幾個面包、幾個水果外,身上沒有多帶一分零用錢,當同學們買雪糕吃的時候,鞏×在一邊仰著脖子喝礦泉水。我見到后,連忙走過去和他一起坐在草地邊喝礦泉水邊吃著干糧。這時,我心里很開心,因為我確確實實看到了他的轉變。
三、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一些家長認為孩子既然交給了學校,那么孩子的教育責任就在老師身上,只管自己的生意和工作。也有因為夫妻關系不和更是顧不上孩子的教育。所以這類孩子在校的學習成績低下,思想表現(xiàn)很差,成了典型的“雙差生”。班里也有這樣的一個典型例子。
這位同學的父母長期感情不好,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經(jīng)常大吵大鬧,發(fā)展到要鬧離婚,根本沒有心思關心孩子的學習和思想,衣食住行也少關心。在這種家庭環(huán)境中孩子得不到教育,得不到溫暖,無心上學,常常曠課,不完成作業(yè),學習成績極差。小孩每次向家長匯報學習成績不及格時,他的父親不是大罵就是狠狠地打,遇到這樣的家長,開始我很愁悶,束手無策,后來,我冷靜一想,世界上哪有爹不愛兒,要啟發(fā)家長教育孩子的積極性,看來首先要喚醒家長對孩子的愛心。于是,我不斷地家庭走訪跟家長促膝談心,盡量給他們擺擺孩子的優(yōu)點,講他們夫妻不和給孩子的創(chuàng)傷和痛苦,而孩子有時坐在旁邊不停地抽泣,甚至哭出聲來,這一下真打動了父母。從此以后,孩子的父親每天中午從單位回家為孩子做飯:每天晚上再不出家門,陪伴孩子學習。他的母親為了孩子也回到家里督促孩子洗澡換衣,還有時一家大小假日到酒樓喝茶,父母和好了,對孩子關心了,孩子得到了真正的愛,也得到了溫暖,從此學習有勁頭了,但由于其學習基礎差,一時跟不上來,但是總算有了改變,有了進步,再也沒有曠課遲到的現(xiàn)象了。我相信在父母的關愛下、老師的輔導下,這位學生會很快成長起來的。
以上幾例使我深深感到做好一個班主任,一定要善于搭好家庭教育的橋梁,使學校和家庭的教育融為一體,以達到最佳教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黃河清.論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合作[J].教育評論,2001(4).
[2]張濤.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合作[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6.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