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溢
摘 要:民族地區的中學教育一直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點工作,但是很少有教師專門針對民族地區學生的學習心理與能力水平展開深入分析,導致民族地區初中生的物理認知能力水平不高。然而,新課改一直強調公平教育、均衡教育,要求各個地區結合本地實情確定初中物理課程的組織方式,促進民族地區初中生主動接受物理知識的學習。從改革物理知識的教學模式、增加物理實驗的教學比重、改革應試教育的教學評價三個角度分析少數民族地區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教學。
關鍵詞:初中物理;民族地區;教學探索
一般來說,我國少數民族地區都聚集在經濟欠發達的地域之中,消息傳遞速度較慢、思想更新周期較長,所以少數民族地區的初中物理教學中依然存在許多突出問題:部分地區物理教學的應試思想普遍,依然以理論知識教學為主;教學設備落后,實驗課時不足,且多數實驗都是以教師演示或口頭闡述為主;初中生知識面較窄,學習方法不當,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都很差,等等。這些問題都是阻礙少數民族地區初中物理教學普及新課程改革理念的重要因素,要適當改正與調整。針對這些問題,筆者認為少數民族地區的初中物理教學可從下面幾個角度展開:
一、改革物理知識的教學模式
改革物理知識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提高民族地區初中生的物理學習能力,通過問題情境與物理探索引導初中生自主建構知識意義,促使學生掌握學好物理的客觀規律,提升初中生的學習能動性。為此,教師便應多組織學生探究活動,利用明確的物理探究任務激發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
就如在“聲音的特性”一課中,筆者便組織初中生自主學習本課知識,通過物理案例總結出聲音的音調、響度與音色的特性。本班學生對“聲音”是十分熟悉的,知道聲音有大小之分,也懂得不同的物體發出的音色不同,只是很少從物理角度解釋這些生活現象。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筆者會著重利用生活實例引導學生探究本課知識。首先,筆者會利用木棍敲擊黑板、學生課桌、凳子、講臺等多個物品,要求學生分析每個物體被敲擊時發出的聲音音樂與響度,思考影響聲音響度的原因;其次,播放不同樂器的演奏聲音,引導學生思考音樂音調的影響因素。待引起學生的質疑興趣之后,學生便需自主閱讀課本內容,進行物理推測,借此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增加物理實驗的教學比重
實驗一直都是物理課程的基本內容,也是物理學家用來提出問題、驗證猜想、得出科學結論的基本研究方式。對此,少數民族地區的初中物理教學便應適當增加物理實驗教學的比重,讓初中生在物理實驗中提升自己的操作水平。當然,在學生實驗教學中,教師也要保證初中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計劃,展開實驗操作,根據實驗推測物理知識,由此豐富初中生的活動經驗。
就如在“測量物質的密度”一課中,筆者便鼓勵初中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自主測量液體與固體的密度,學習量筒、天平的使用方法。在本節課上,初中生需分析固體密度與液體密度不同的測量要求,借助量筒的體積大小與刻度尺測定液體體積大小,然后通過調整天平的砝碼總結出測量固體密度的方式方法。在本輪物理實驗中,學生所得出的實驗數據有一定的誤差。對此,教師應引導初中生正確對待誤差,使其形成科學嚴謹的實驗態度。
三、改革應試教育的教學評價
少數民族地區的初中學校一直都堅持使用物理考試成績來評價初中生的物理水平,但是這種評價信息是十分片面的。因為初中生在考試中的緊張心理、細心程度等都將對他們的考試成績產生直接影響,而這表明以考試評價判斷初中生的物理素養水平是不科學的。所以,初中物理教師應該及時改革應試教育的評價手段,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結合起來,全面監督初中生的物理學習表現。
在物理教學中,筆者除了會利用物理考試評價初中生的學習成果之外,還會借助學生成長記錄袋分析初中生的課堂學習表現。學生成長記錄袋是以學生自主記錄個人的課堂學習表現、物理學習成就、物理實驗設計、物理小發明、物理學習反思等多種資料為主的,需要學生按照時間順序匯總學習資料,然后借此分析初中生在物理學科中的行為表現。當然,這并不代表筆者會完全忽視物理考試評價。不可否認,物理考試能夠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初中生的學習成果,便于教師及時了解初中生的變化。但是,教師不應過分強調物理考試評價的篩選功能,而是應該客觀地對待考試分數,根據學生的平均成績判斷本班學生的物理水平,然后通過個案分析引導學生總結學習問題,調整學習計劃。
總而言之,我國一直都實施少數民族優待政策,提升少數民族地區初中生的物理學習能力,是改革物理新課程教學、幫助學生實現學習進步的基本方式。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應結合少數民族學生的認知特點與語言習慣組織物理教學,穩步提升初中生的物理水平。
參考文獻:
[1]齊愛華.少數民族地區初中物理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文理導航(中旬),2018(5):50-51.
[2]杜欣.民族地區中學物理教學現狀的調查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