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作軍
摘 要:初中物理的學習是為以后高中階段的物理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因此,現代物理教學需要善用現代科技手段及教學教材來輔導學生學習物理,這樣不僅能夠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還能夠課下及時對學生進行復習,鞏固物理知識的學習。就近年來快速發展的翻轉課堂以及導學案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詳細闡述其作用以及介紹翻轉課堂和導學案在物理學習中的具體使用。
關鍵詞:翻轉課堂;初中;物理教學
翻轉課堂作為新的教學模式被廣泛應用于各階段教育當中,利用教學視頻進行指導,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交流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學習物理創建了良好的課堂環境,革新的教學理念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而導學案作為課后輔助教材,能夠幫助學生強化物理知識的運用,學生通過導學案的指導能夠在寫題目的過程中鞏固原有的知識,吸收新的知識以及運用方法,提高學生物理知識水平。翻轉課堂和導學案的配合使用能夠促進初中物理教學。
一、作用
(一)創建良好環境
翻轉課堂的使用使物理理論學習分成視頻學習和教師指導,教師將課堂上需要學習到的理論基礎錄制成視頻,將課堂時間空出來用于對難以理解的或者難以解決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學習。翻轉課堂為學生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學習環境,不再被傳統的課堂環境所束縛,更多的是指導學生自主學習[1]。通過課堂上與教師和同學交流來促進師生關系已經形成了同學良好的合作學習關系,能夠使自身在活動當中掌握學習重點。
(二)課后知識復習
課后知識的復習主要是依靠導學案,由于初中的物理學習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學生花費較多的時間去學習理論基礎,因此鞏固學習的知識顯得尤為重要。選擇好的教材教輔是提升物理知識運用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導學案無論是在模塊設計還是在課外知識拓展上都優于其他教材,更加適合現代初中生的物理水平,除了設計基礎的復習題型以外還設置了課外拓展模塊,拓寬學生物理知識面,幫助學生更加快速地掌握學習重點。
二、翻轉課堂應用
(一)自制教學視頻
翻轉課堂的重點在于教師能夠通過自己對各個學生的觀察與了解來設計符合本班學生水平的物理教學視頻,幫助學生更加輕松地聽懂內容,學習物理知識。例如初中物理學習中十分重要的板塊之一:聲音的傳播。教室可以設計出淺顯易懂的視頻來介紹聲音的本質以及聲音傳播的介質和聲速等基本概念,通過教學視頻這樣新型的教學方式來指導學生學習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對物理學習產生好奇。
(二)教學理念創新
翻轉課堂的使用是一種教學理念的創新,教師不再局限于在教室內進行授課,拓寬學生學習的時間與地點,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學習的特點制訂學習計劃,在視頻當中發現自己聽不懂的內容能夠主動記錄下來,等下一次課堂學習當中發出提問,通過教師的指導以及學生之間的討論來解決疑難困惑。當然翻轉課堂發展到今日卓有成效不僅是依靠視頻教學,還因為它更加重視學生之間的自主合作探究,通過學生之間的配合來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探索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實現學生全面發展。這樣的創新理念不僅促進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還促進學生之間形成互幫互助的良好學習氛圍。
三、導學案的使用
(一)培養探索能力
掌握知識的判斷標準之一就是否能夠靈活運用學習到的物理知識。因此,利用導學案中的題目培養學生探究和使用知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學習初中物理中汽化這個知識點時,將在翻轉課堂中學習到的水的沸騰與蒸發兩種不同的汽化方式,在導學案當中就這兩種方式進行全面的解析以及設計題目讓學生尋找出這兩種方式的相同點以及不同點。在不斷對兩種方式比較和分類的過程當中,能夠學習到這兩種方式都是通過吸熱來實現汽化的共同點以及他們的不同點在于程度的不同[2]。利用導學案學習能夠進一步完善與鞏固課本上的物理知識,以及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更加深入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以及歸納總結的能力。
(二)導學導練
在導學案的使用過程當中能夠發現它不僅僅是設計出不同題型的教材,還將已經學習過的內容提煉出來形成完整的知識系統,幫助學生更加有脈絡地學習物理知識,通過引導學生思考來強化學生運用知識的水平。指導學生帶著自己的觀點和問題來看課本,在不斷與同學討論與教師請教的過程當中完成導學案中設計的題目,在復習物理重點的同時拓寬思維,延展知識面。因此,導學案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充分促進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優秀教材。
總而言之,翻轉課堂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而導學案的使用是為了鞏固在翻轉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是對理論知識的實踐,因此兩種結合使用的方法能夠進一步推動初中物理教學。當然,使用這兩種方法的過程中需要學生的配合以及教師的投入,引導學生在緊抓課堂學習的同時別忘記課后復習,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生之間的合作來激發學習的潛能,為高中的物理學習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喬傳倫.淺析翻轉課堂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5(87):152.
[2]王云奎.導學案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5,22(1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