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樹蘋
摘 要:有句話說:教育即生長。現階段,我國教育領域高度重視培養優秀型人才,使他們具備較強的自制力與探究能力,積極地為社會建設貢獻自身力量。在學生成長學習中,自主學習能力不僅關乎學生的成才情況,并且能夠有助于提升教學效率,進而增強教學效果,意義重大。而政治教學在實際的初中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政治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創新教學理念,尊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建立具有趣味性的學習環境,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政治教學;自主學習;培養策略
在實際的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應該創新教學方法,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多元化的教學活動,進而在實踐體驗中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所謂自主學習能力,指借助于教師的有利引導,學生能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學習與研究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既能夠為政治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又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提升教學質量。因此,政治教師應加強學生的道德品質建設,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形成自主探究的好習慣。
一、立足于實際生活,激發學生自主探究興趣
莎士比亞曾經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應該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教師應該采取合理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投入到政治課堂學習當中。由于學生升入初中以后,身邊的生活范疇逐漸得到拓展,自身面臨的問題與處境越來越嚴峻。故此,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面對生活中出現的各種難題與挑戰,并積累生活經驗,從生活中學習政治,以政治來解決生活難題,進而實現拉近師生關系、激發學生興趣、提升教學效果的目標。
例如,在學習政治課《友情的作用——為什么生活需要友情》時,教師可以在開課前設置這樣一個問題:“從小到大我們交過很多的朋友,你認為友情是什么?可不可以舉例子說明它有什么作用呢?”這個問題能夠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師提出以后,可以激發學生熱烈討論,并且積極發表自身的看法。有人認為友情是需要幫助時的一雙手,有人認為友情是噓寒問暖的關心,有人認為友情是共同分享一塊糖果……學生通過聯系自身的生活實際,展開討論自身對于友情的理解。教師這時候可以借機引導學生,為什么人活在世上離不開友情,它的實際作用是什么,以此問題為核心進行討論,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二、師生之間互換位置,為學生提供主動學習的條件
縱觀原始型的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為主角,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教師采用填鴨式模式進行知識的傳輸,缺少實踐體驗探索知識的過程,以致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完全憑借死記硬背。長期以來,這種學習模式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難以負重,甚至將政治學習當做任務來完成。隨著新課改的持續推進,教育部門注重師生互為角色與位置進行展開教學,教師應將主體地位歸還于學生,以學生為課堂主角,為學生提供主動學習的條件,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學習《相親相愛一家人》這節課時,由于教學內容貼近生活,理解相對簡單,教師可以開展師生互換位置的形式開展教學。學生扮演教師,通過全面解讀書本教材后,站上講臺為學生們講解“我有一個溫馨的家”的內容。初中生由于年紀尚小,勝負心較重,和同學之間相互競爭,想要表現得更加出色。教師便可以每十分鐘選擇一位同學扮演教師進行講解,并詳細記錄學生的表現,當全部講解完成后由師生共同投票選出最優秀的“老師”。采用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并且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升了學習效率與質量。
三、開創開放式政治課堂,提升學生主動學習能力
采用開放式課堂,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階段,如果課堂缺少民主化與人性化,將嚴重影響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更別提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故此,教師應該善于運用開放式課堂,采用辯論賽、演講競賽等活動進行交流,營造相對活躍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例如,在學習《我國共有一個家——我愛你,中國》這節課時,教師便可以采用演講比賽的形式展開教學,學生可以自己準備演講稿,抒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激發民族情感,進而激發自身的愛國情懷。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對政治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提升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合理借助于有效的政治教學方法,培養初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僅能夠促進教師的主導作用,并且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對提升政治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身為一名初中政治教師,應該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與學習情況,創新教學理念,吸取先進教學經驗的有利之處,進而有效指導學生開展政治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便實現可觀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趙萬勝.初中政治教學怎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8):224-225.
[2]趙英嬋.初中政治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分析[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S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