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晉

摘 要:解決數學問題需要有良好的運算能力,因其與初中學生對于事物的理解、記憶、表述等多方面因素有關,若初中學生可以培養較好的運算能力,有助于提高其邏輯推理能力,較好地把數學題解出,反之將簡單問題復雜化,會加大其運算量,不利于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根據當前的數學教學現狀進行分析與探討,為初中學生運算能力培養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初中數學;運算能力;培養策略
數學是可以培養學生邏輯推導與空間想象能力的一門學科,讓學生對于函數關系等抽象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使學生對于新問題反應迅速,思維更加敏捷。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對于初中學生數學運算能力要求發生了改變,學生不僅要會運用數學公式進行正確解題,也要根據問題中相關條件找出更便捷的解題路徑,將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作為培養初中生數學學習的重點。
一、初中學生數學運算能力不足的原因
首先,思維方式不靈活。初中學生在接觸新生事物時容易按以前的理解思考問題,會產生固定思維,容易形成思維誤區,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也一樣。固定思維模式會使學生無法全面考慮問題,思考問題不到位則容易在做題過程中產生錯誤,花費了較多的時間但效果不是太好,若不加以改正,將嚴重影響學習效果。
其次,重視程度不夠。學生對于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持無所謂的態度,認為只要把題解出來就可以了,不需要解題的策略與技巧,且培養數學運算能力還要花費較多的時間與精力,短時間內成效不大,故而不能引起學生重視,認識不夠全面。
再次,教師引導不明顯。老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只講解題的方法與思路,沒有說明培養數學運算能力之后的解題優勢與相關事項,無法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培養數學運算能力的重要性,以至于解決某些問題花費了較多的時間與精力,學生對運算能力的培養缺乏興趣。
二、初中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策略
1.幫助學生打下堅實基礎
初中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認為數學基礎知識學得好不好都無所謂,只要能把數學題解出來就可以,由于錯誤的認識,數學基礎知識學習得不是太牢,導致對于某些題目的概念沒有理解清楚,在運算過程中經常性出現一些細節性的錯誤。
例如,學生在對絕對值的運算過程中,首先要使他們理解絕對值的概念:當a>0時,|a|=a;當a=0時,|a|=0;當a<0時,|a|=-a。如果學生對絕對值的意義理解出現混淆,就會造成類似下面的錯誤:|x-5|-|1-x|=(x-5)-(1-x)=2x-6。數學問題看起來很簡單,運算不應該出錯,但由于學生對于數學概念、公式、性質等內容掌握不太牢固,影響數學問題運算的速度與準確性。為了讓學生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老師需要在課堂上對于概念等講述清楚,且幫助學生分析解題錯誤產生的原因,而不是僅僅歸咎為學生在做題時馬虎不細心所致。平時多強調解題時的注意事項,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鼓勵學生之間多進行交流,或者經常和老師探討問題,夯實基礎,舉一反三,運算時多思考,便可少出錯。
2.引導學生掌握運算技巧
在講述解題思路的過程中,老師應引導學生學習基本方法,暫時性地參考和運用。這不僅讓學生明確運算過程,還要給予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進行運算,體會掌握正確運算方法和解題技巧的重要性,才能使學生對于數學運算能力培養產生重視。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需要獨立思考、解決很多問題,在此之前若能夠掌握老師講的解題技巧,能夠觀察題目的不同,會選擇不同的方法,在解題的時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數學運算能力的提高與之后的數學學習均會有很大的幫助。
3.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學生在解數學題時,通常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與精力,解出來后重新驗算又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初中學生大多自制力不夠,不會再進行重復驗算,因此在解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無法得到很好的解決,通常需要老師強制性的要求與引導。要求學生對照課本查閱相關概念,再次學習基礎知識,在解完數學題后進行再次驗算,提高數學解題的正確率,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數學在培養人的理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培養數學運算能力更是有助于學生理解運算的算理,尋求合理簡潔的運算途徑解決問題,為之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周才.提升初中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有效策略新探[J].南北橋,2016(2):77.
[2]江紅波.提高初中生數學計算能力的有效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