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哲
摘 要:本文分析了傳統“電氣控制系統安裝與調試”課程存在的問題,結合新舊動能轉換對于知識和技能的要求,提出了以情景化和項目化實踐教學為主要方式的課程改革思路,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新舊動能轉換 電氣控制系統安裝與調試 情景化 項目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2(c)-0184-02
伴隨著我國企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政策的實施,很多企業轉變生產模式,更新生產設備和技術,這對藍領技術工人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對于藍領搖籃的高職院校來說,必須把握時代發展的步伐,加快轉變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
現代電氣控制系統適應現代化產業升級需求,涵蓋現代工業自動化領域、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物流業、現代化制造服務業等眾多職業崗位群,甚至無論什么行業,都離不開電氣控制技術,而且都在隨著工業進步、產業結構調整、技術升級換代的發展而發展。現代電控系統將PLC、HMI、運動控制技術、工業網絡技術與現代化工業生產進行了整體融合,涵蓋了高職、應用本科的機電類、自動化類相關專業的核心技術內容,充分體現了光機電一體、管控一體、兩化融合的現代工業生產和管理理念[1]。這門課程承載著學校落實新舊動能轉換的方向,對于學生專業知識和業務的提升,促進教學改革起到關鍵作用。
1 課程存在的問題
通過調研走訪已開設相關課程的院校,發現“電氣控制系統安裝與調試”課程的傳統教學存在很多問題。首先,一方面理論教學占比過多,理論知識太深,學生難理解的問題,由于高職學生本身存在理論基礎差,理解能力一般的問題,所以對于深入的理論知識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會影響這門課程的學習。另一方面,因為這門課程綜合性較強,涉及的各課程面比較廣,如何合理設置工作項目,涵蓋所有知識點,也是擺在課程建設者面前的問題。
2 課程建設探索
為了解決傳統的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應該從以下方面入手,促進課程更好地適應于高職學校的教學要求。
(1)以安全生產為前提,樹立安全生產責任觀念。
這門課程專業綜合性比較強,涉及操作的內容較多,也比較復雜,主電路電源采用交流380V,控制電源采用交流220V和直流24V,還有不少的信號線,接線的點多,電源復雜,需要進行設置的參數也多,對于專業入門的學生來說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這種隱患對于教師教學,特別是實踐教學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但是反過來說,復雜的工況,更貼近于企業生產實際,使得操作更具有真實工作的情境。面對這種特殊的工作情況,作為授課老師要加大對安全的重視程度,實行三級安全教育,每次實踐操作都要進行安全教育,先對學生進行基本的安全培訓,讓學生樹立安全生產的基本意識;然后按照課程實踐操作的項目,對整個課程的實踐中可能發生安全問題的點進行劃分,采用紅黃綠三色標注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容易發生問題的點;最后,嚴把檢測通電關,讓學生必須進行安全檢測,進行交叉檢查,指導老師確認后才能通電,讓安全生產素養根治在心中。通過實訓項目,讓學生可以進行基本的安全風險辨識,進行符合安全操作規程的操作,不安全不動電。
(2)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使課程項目面向企業需求。
對于學習這門課程的學生,主要為高職院校電氣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等強電相關專業的學生,他們的就業崗位主要是實體經濟企業的藍領階層,主要為設備的電氣主管、維修主管、操作員、裝配工等崗位,這些崗位也是落實新舊動能轉換的一線職工。承載著將企業的落后產能轉變為清潔綠色的產能的重任。對于實體經濟企業落實新舊動能轉換,不僅僅是設備的變革與更新,更重要的是一線產業工人,專業素養和專業知識技能的轉變。
“電氣控制系統安裝與調試”課程應該順應新舊動能轉換主線,立足企業實際需求,將企業需求技能轉化為碎片化的知識點和技能點,并將碎片化的知識點和技能點代入情景化的實訓項目中,引入情景化教學,同一個實訓項目,根據不同的崗位設置不同的實訓任務點,例如機床控制項目,就分解為機床的控制設計、控制編程、排除故障,操作等子項目,這樣學生在分組練習時間的時候,可以扮演不同的崗位角色,進行學習和操作,更加貼合企業的實際需求。
(3)以技能提升為目的,將理論內容融入課程項目。
“電氣控制系統安裝與調試”課程是一門將強電專業知識綜合運用的課程,課程中有包括PLC控制、電機與電氣控制、變頻器控制、電工工藝、機電設備故障與檢測、步進伺服技術等專業知識,幾乎囊括了強電專業的所有專業課程,課程涉及的理論面寬且深入,還有部分在專業學習中沒有涉及,如伺服步進技術等。
這門課程如果按照傳統的授課方式,將大部分時間花費在理論講解上,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會出現理解困難、學習動力不足等問題,并不利于學生專業知識和能力的提升。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只有對課程項目進行科學設計,將錯綜復雜的綜合內容融入到課程實踐項目中去,將碎片化的知識點和技能點,以項目化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設定合適的工況,讓學生帶入進行操作,將項目如何操作教給學生,教師一邊講解學生一邊操作,然后跟學生講解為何這么操作設備可以運行,講解結束后,讓學生進行獨立的操作,并提出問題,進行課堂互動問答。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理論知識,通過理論理解的加強,強化實踐能力,做到理論和實踐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4)以技能大賽為抓手,將課程考核規范化模塊化。
技能大賽作為校企合作的重要舞臺,代表著企業的需求,也是高職院校知識和技能發展的方向。借用技能大賽的考核內容和方式,作為這門課程的考核標準,一方面,技能大賽的考核是經過行業專家反復研究推敲的,具有科學性和先進性,可以促進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項目改革。另一方面,通過課程的學習也可以為學校參加相關項目比賽培養選手,為學校爭得榮譽,提升學校的知名度,為學生的就業拓寬渠道。
由于技能大賽的考核內容較多,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如果考核內容面面俱到,肯定會事倍功半,教學效果不好。所以不同程度和基礎的學生,還要區分對待,設置合理的考核點,將考核內容模塊化,根據難易程度設置三相異步電機、雙速電機、變頻電機、伺服電機、步進電機等控制考核模塊,以題卡的形式進行考核。
3 教學效果
進行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的改革后,通過對同一專業不同年級的教學班進行反饋來看,學生對于知識點和技能點的掌握有了明顯的提升,擺脫了原有理論課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的狀況,也讓技能提升深入學生心中。同時,培養出學生參加山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現代電氣控制安裝與調試”賽項,并取得三等獎,實現了學校在這個賽項上零的突破。實踐證明,通過課程改革后,無論是學生還是學校都取得了提升,為學校進行深度校企合作,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教學探索,提供了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湯曉華,蔣正炎.現代電氣控制安裝與調試[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