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霞
摘 要:數學是初中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通過數學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抽象能力和邏輯能力,為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打好基礎,幫助學生提高自身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措施
數學本身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在學習過程中又需要對很多的理論性概念進行熟記,這便使得數學呈現出了一定的枯燥性。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教師應當加強對新式教學方法的應用,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教學工作,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
一、多樣化教學法的應用
(一)合理創設情境,提高教學有效性
興趣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使得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更好地進行學習,從而提高教學工作的有效性。因此,教師需要利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出符合學生喜好的教學情境,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的學習興趣。數學教師應當以教學方針和內容安排為基礎,對每堂課程的內容進行有效規劃,加強對學生的了解,以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喜好為出發點,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1]。創設教學情境時,要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為學生營造更加和諧與民主的良好課堂氛圍。
教師要使用學生熟悉的事物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要盡最大可能實現情境的有趣性以及合理性,要在教學情境當中最大化地引發學生自主思考,要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意見表達出來。譬如在“乘方”相關內容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利用問題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一張紙進行對折的時候,最多能夠折疊多少次?”通過這種問題的提出,能夠使得學生調動自身情緒,投入到問題情境當中。教師要對學生加以鼓勵,讓學生大膽猜想,可以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來嘗試尋求答案。學生能夠在對問題的探究當中發現:一張紙所能折疊的次數是有限的,這張紙折疊的次數,與紙張的大小并沒有任何的聯系。理論上將一張0.1mm厚度的紙張進行對折時,當其對折100次之后,其總體厚度便可以達到31萬億個地月距離。教師可以以此作為切入點開展乘方相關知識的教學工作。利用情境教學法,能夠有效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采用先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有效性
傳統的教學方式具有很強的單一性,與新的教學方式相比,難以取得非常大的成果。因此,教師在教學工作當中應當不斷進行探索,深入發掘有效的教學方法,加強教學方式的創新,使得教學工作能夠更加合理、有效地開展。隨著現代教育理念的成形以及不斷完善,在初中數學教學當中有很多新的教學方式出現。譬如,教師可以開展戶外教學,以加強學生實踐為核心思想,開展實踐課堂以及互動課堂等等。如在講解相似三角形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利用三角形的相關知識和原理,測量校園中建筑物的高度或者距離。在學生進行測量時,教師要針對學生所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引導,使得學生能夠快速突破自身的學習難點。這種教學方式利用了學生的興趣,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并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2]。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生活當中的數學知識,感受到數學知識所具有的魅力。
二、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對于初中學生而言,他們接觸到的純理論知識有限,仍舊停留在計算、數字的學習上,所以初中階段的數學理論對于他們而言是全新和未知的,雖然數學教學開展的意義是讓學生能掌握這部分知識,但是由于知識學習是從未知到已知的過程,教師需要在數學理論教學開展的同時,更重視數學思想的滲透。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為學生講解理論知識,更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概念形成中,學生對知識有深入了解以后,對數學思想的認同度會隨之增大。例如,初中二年級學習“中心對稱與軸對稱圖形”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用手畫出中國聯通的標志,并讓學生觀察中國聯通的標志有什么特點,通過此提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同時,使整堂課的效率得到提升。又如,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滲透數形結合的思維方式,數學解題時,很多時候依靠邏輯思維進行搭建,很難對問題的本質進行了解,但是若能借助圖形進行分析,可以直觀展現出解題的重點,提升數學解題效率。
數學教學活動的有效性開設十分重要,能在擯棄傳統單一教學模式的前提下,讓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數學思維得到培養。且能將數學活動與生活密切聯系,學生能從心底真正喜愛數學、探究數學,這也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而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田海燕.新課程標準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2(5):12-13.
[2]張超.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6(11):12-13.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2015年度“十二五”規劃課題《初中數學創新課堂從有效邁向高效的模式探索》(課題批準號:GS[2015]GHB0559)。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