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靜
摘 要:閱讀與寫作是密不可分的,兩者是語言的基本功能,為人們的交流提供了較大的幫助。寫作看似簡單,但是卻有著很深的內涵,要想寫出東西很簡單,但是要想寫出有思想、有內涵的作品卻并不簡單,而增加閱讀量就是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教育中對于學生閱讀寫作能力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重點探討了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閱讀與寫作的有效結合,以期促進我國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語文;閱讀;寫作;結合
一、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結合的意義
在小學階段,因為學生的年齡較小,再加上與社會的接觸不多,因此其認知能力十分有限,在寫作時對于接觸到的一些材料無法準確地把握好其中的關鍵內容,在寫作時往往只敘述事件,對于描寫手法、修辭手段以及表達方式的掌握并不充分,在文章中更多的是平白樸實的描述,無法充分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與情感。即便是教師對其進行專項的訓練,因為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限,也很難掌握一些表達上的技巧。在這種情況下,鼓勵學生增加自身的閱讀量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去主動閱讀,并且幫助學生選擇一些合適的讀物。在選擇讀物時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確保學生能夠自主地閱讀,并且要確保讀物內容的趣味性,這樣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此之余,教師應當教會學生如何閱讀,向學生傳授閱讀過程中的一些技巧,并且讓學生做摘抄本,積累一些好詞好句,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在閱讀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并且學生在學會閱讀以后,就能夠有意識地在閱讀過程中發現一些優美的表達方式,進而加以模仿、借鑒,最終掌握相應的表達方式,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就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而促進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全面發展。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的策略
1.提高閱讀的質量
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多讀書能夠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敏捷,并且還能夠提高寫作能力。小學語文教育作為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一定要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引導學生讀好書,好讀書。讀書不僅僅是一個認識語言文字,培養良好語感的過程,更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的精神互動,教師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讀物能夠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去面對學習、生活中的一切。教師一定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如何做筆記,并且在閱讀時對于一些優美生動或者是具有內涵的語句,可以摘抄下來,然后定期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在交流之中逐漸學會欣賞美文佳句,進而能夠學以致用。
2.優化讀寫過程
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認為閱讀就是由學生進行自由讀,然后教師進行講解,這樣的閱讀效率不僅低下而且無法有效確保閱讀的作用。在新課程體系下,讀寫的過程進行了進一步優化。首先,在選擇讀物時由教師進行參考,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家長的意見,最終確定讀物。其次,鼓勵學生與家長共讀同一本讀物,在家庭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與家長能夠互相溝通與交流,進而提高閱讀的質量。在完成閱讀以后,家長可以與學生就共同所讀的讀物寫一篇文章,互相交流,營造良好的家庭讀書氛圍。然后在學校內,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之間互相推薦良好的讀物,在推薦讀物時要就推薦的讀物寫出一篇讀后感以及推薦的理由,這樣既能夠讓其他學生更好地了解推薦讀物的內容,也能夠讓寫作的學生更加深入體會讀物的內涵,進而提高自身的閱讀體會。
3.閱讀為本,以讀促寫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課外讀物盡管重要,但是課本內容還是學習的根本,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對課本課文的分析與講解,就文章的結構、寫作方式以及修辭手法等進詳細的描述,進而幫助學生直觀地了解到一系列的寫作技巧。例如在《可貴的沉默》一文中,作者用了一種很典型的寫作方法,即在對話描寫中加提示語。在進行這一篇課文的講解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文章中的提示語標注出來,并且討論這些提示語的作用以及寫作的技巧,在討論結束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說出小組討論的結果,然后再由教師進行總結,通過相關的分析與講解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的寫作技巧。
閱讀與寫作彼此之間是相輔相成的,提高閱讀的質量與數量能夠有效地提高寫作能力,而寫作能力的提升也能夠進一步促進閱讀質量的提升。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重視閱讀與寫作的結合,充分利用兩者之間的關系實現小學語文的優化教學,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樹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與寫作略談[J].新課程(小學),2013(5):139.
[2]董金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指導的有機結合[J].新課程(小學),2014(8):78-79.
[3]戴玉玲.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淺談[J].讀書文摘,2014(14):133-134.
編輯 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