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英
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要改變單一的、傳統的教學模式,要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小學數學課程在小學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小學數學知識對于小學生來說較為枯燥,他們很難長時間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因此教師要不斷地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實現教學法的創新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法創新;策略
通過對小學數學知識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通過對小學生心理特點的分析,我們發現他們的抽象能力較弱,對于未知的事物充滿好奇,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他們的主體性得不到發揮。因此教師要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就要轉變自己的課堂角色。教師可以運用以下的方式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
一、根據教材內容選擇教學策略
教師在進行教學模式創新時要以學生為根本,充分考慮他們的實際情況。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較為豐富,因此教師要根據教材的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進行教學,如游戲教學、情境教學、生活化教學等。例如:在講解《認識鐘表》這一節時,教師要運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教師可以編寫這樣一個教學片段:為了準時趕到學校,小明的媽媽每天早晨6:20叫他起床,但他總會賴床到6:30起床,之后洗漱、吃飯,這個過程他要花費30分鐘。小明從自己家到學校要用30分鐘,問小明幾點到達學校?這個情境是學生每天都會遇到的,教師運用這個情境進行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和教學效率。又如:在講解《乘法口訣》這一節時,教師可以運用游戲教學法進行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跳過7”的游戲,通過游戲學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反應速度,可以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兩兩一組進行九九乘法表的游戲,這樣可使他們更好地練習九九乘法表。
二、改變學生的學習模式
雖然我國一直在推進素質教育,但應試教育對學生的影響仍舊很大。傳統的學習模式是學生根據教師的講解對教學內容進行學習和反復練習,遇到不會的問題時他們會選擇向教師進行求助。他們習慣于一個人學習,很少會與其他的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因此教師要引導和幫助他們改變學習模式。傳統的學習模式不利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也不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一些新的學習模式,如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例如:在講解《統計》一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對學校中樹木的數量和種類、花的數量和種類、公共運動器材的數量和種類等進行統計,并讓他們以圖表的形式將統計結果呈現出來。又如:對于習題的講解,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教師要改變傳統的習題教學模式,要讓學生自主地進行探究和學習,進而形成新的學習模式。
三、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師將多媒體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數學知識對于小學生來說較為枯燥和抽象,他們很難理解,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將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行轉化,進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圖片、表格等。例如:在講解《認識物體》這一節時,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類似于長方形、正方形、圓柱形、球形等的物體,并讓學生按照物體的形狀對展示的物體進行分類,這樣他們可以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教師可以展示以下的物品:水杯、足球、乒乓球、魔方、火柴盒等。經過觀察學生基本可以進行正確的分類。學生的分類如下:長方
形——火柴盒;正方形——魔方;圓柱形——水杯;球形——足球、乒乓球。上述這些東西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物體,但學生僅僅憑借想象很難對物體的形狀進行準確的判斷,而通過多媒體的展示,他們可以直觀地對物體的形狀進行判斷。相比于教師的語言描述,這樣更為直觀、更有助于學生進行學習。又如:在講解《統計與概率》這一節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中的統計功能進行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進行相關的統計和概率計算。教師可以在課下制作一個相關的表格,在正式上課時將學生統計的數據填入相應的表格中,最后運用多媒體的計算功能將概率計算出來,這樣可以快速地驗證學生的計算結果是否正確。
綜上所述,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因此教師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教師要根據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進行教學,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模式,要讓他們運用多樣化的學習模式進行學習。
參考文獻:
[1]王升友.淺議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4(2):51.
[2]王秀琴.小學數學如何實現教學方法創新[J].新課程(小學),2013(12):73.
編輯 范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