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愛平
摘 要:從案例引入,掌握知識與技能;主題把握,體驗過程與方法;問題創設,踐行行為與創新三個方面闡述了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引入問題解決教學難題,創設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問題;高效;創新
問題解決教學法主要是通過創設問題,讓學生在搜集信息、分析問題、生成解決策略的過程中逐步夯實和運用舊有知識,領悟和掌握新技能。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引入問題解決教學法,有助于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搜集信息去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信息意識和計算思維,提升學生的信息核心素養。
一、案例引入,掌握知識與技能
以知識和技能為主要教學內容的課程,對學生來說是最基礎卻又是最枯燥乏味的。為了打破這種尷尬的局面我常通過引入案例、設置疑問、激發興趣,在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達到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培養目標。
例如,在學習信息技術第二單元《計算機安全》時,為了活躍課堂氛圍我問學生:“如果有人打電話告訴你,你被某某電視臺抽為幸運觀眾,但需要你支付30元的快遞費才能獲得iphone,你會怎么做呢?”學生很不屑地回答:“老師,天上不會掉餡餅,這肯定是騙子。”我說:“如今郵件已經成為一種很普遍的通信方式,那遇到如下的情況你們又會怎么做?”我在屏幕上打出案例:“職工小張一天收到這樣一封郵件:尊敬的客戶,您好!為慶祝本公司成立十周年,現回饋廣大互聯網用戶,您被抽中二等獎,請您點擊下列鏈接登錄領獎!http:/94.zhongjiang.com。”我讓學生討論處理措施,有的學生說:“點開試一下嘛,如果向老師之前舉的例子那樣要錢,再退出來也不遲啊。”另一個同學反駁說:“萬一你一點開,郵件那邊有什么提前設置好操作,套取你的信息怎么辦。”在學生爭論時,我趁機演示點開鏈接之后出現的情況,告訴學生其背后隱藏的信息技術知識點,并重點介紹鏈接所含病毒涉及的信息技術原理,同時向學生演示針對這一信息問題分析和解決的完整過程。在學生聚精會神地注視中我完成了本節課的知識與技能的講解。
案例的引入實際上是一種情景的模擬,引導學生以問題為出發點,用信息技術尋找能解決問題的信息,從而形成快速的解決策略,同時在解決問題中理解知識,掌握技能,并樹立安全意識和信息社會責任意識。
二、主題把握,體驗過程與方法
在完成“過程與方法”這一教學任務時,筆者通過先提出過程主線,再逐層進行針對性演示的方法,引導學生建立由整體到局部的系統結構,幫助學生理解在解決問題時的每一階段該如何操作及運用某一操作的含義。
例如,教授《應用文檔規劃》時,我問學生:“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每天與書相伴,那你們知道書是怎么制作出來的呢?”學生回答說:“設計、排版、打印。”我補充說:“同學說的沒錯,確實有以上幾步,但是沒有資料我們怎么設計排版呢?所以完整的過程是選題、資料收集及整理然后才是設計、排版及打印。”通過引入生活情景,我先引導學生把握本節的主題,使其對課程整體有個全局的認識。我接著引導學生:“大家想不想一起體驗一次制作圖書的過程呢?那我們先來學習下書的組成部分吧。”我拿出課本和學生一起認識了書的扉頁、版權頁等組成,同時我拿出課前準備好的雜志讓學生將其與課本進行對比,了解圖書。最后由圖書的整體細化到正文,我們翻到課本的正文部分觀察正文的頁面元素,與此同時,我為學生演示如何進行字的大小、字體、顏色等設置及頁眉頁腳等正文具體元素的調整實操。
在把課程內容由主干到細節的梳理過程中,學生對應用文檔的規劃有了從盲目制作到心中有數的轉變,同時將教學任務進行分解再逐層破解也降低了學習難度,也使學生在由面到點的演示過程中對文檔設計有了更系統的認識。
三、問題創設,踐行行為與創新
表面上看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是一種學習軟件操作的工具學科,但本質上,信息技術更強調的是對學生認識問題、搜集信息、尋找對策能力的培養。縱觀課程設計,每一章都是通過設置問題來讓學生掌握知識,推動學生從具有創新意識到實踐創新行為的過渡。
例如,在講《聲音的獲取與加工》時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播放了一段經我抹去配音和背景音樂的《大鬧天宮》片段,我問學生:“你們猜這部動畫片叫什么,你們有發現這段動畫片缺了什么嗎?”學生回答說:“這是小時候看過的《大鬧天宮》,只是它沒有背景音樂和配音。”我趁機提出問題說:“你們有什么辦法能把它恢復原樣嗎?”在解決問題的動力的推動下,學生展開了積極的討論。對于配音資料和背景音樂的獲取途徑,學生有的提出直接從現有音頻中截取,有的說我們可以自己錄制,還有人提出直接從網上下載等。而針對聲音效果處理方法則更是層出不窮,有的想要人聲,有的則想要人聲和音樂的混音。學生的想法中有與課本重合的,此時我就加以講解以解決課本知識。而有些想法則十分新穎,這時我就引導其他學生對此加以評價,并提出問題再由設計小組回答,我最后做出補充,從而在學生的共同參與下完成教學目標。問題的創設很好地觸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在尋找解決策略中學習新技術,思考新方法,達成新突破。
總之,將問題解決教學法引入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以問題為線索,開展課堂展示、組織小組討論,使學生有目的地提出問題、搜集信息,從而解決問題,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在“做中學,學中做”的過程中培養了信息素養,鍛煉了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包雪松.培養動手能力 活化信息課堂[J].中小學電教,2016(10):48-49.
[2]于涯.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J].文理導航,2017(9):2.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