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香梅
摘 要:范讀對教學以及學生人格塑造均有重要的影響,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范讀策略進行探究。首先介紹了范讀以及范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其次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范讀的措施,即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范讀、結合內容分角色范讀以及采用層次化的范讀;最后指出小學語文教學中范讀的注意點,即范讀后需引導學生參與欣賞以及范讀后需引導學生說出心中所感。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范讀策略;有效教學
范讀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個環節,通過范讀可以使學生掌握作者的情感,也能使教師的教學效果提升。然而當前部分教師并沒有掌握范讀的策略,使范讀的作用難以充分發揮,從而無法實現有效教學。筆者在本文中將對范讀策略進行概述,希望能夠對一線教師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一、范讀概述及范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一)范讀概述
范讀是一種藝術,是指教師在讀課文時,使眼神、手勢、姿態等協調起來,同時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使學生能通過教師的范讀來直接體會出作者的情感,領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如高尚的情操、深邃的思想等等。范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教師應掌握一定的范讀技巧,這樣才能對學生起到更好的引導作用。
(二)范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范讀,學生的表達能力及普通話水平會上升,學生對文章的了解也會加深。具體來說,教師有感情地范讀能夠使學生深入其中,跟隨教師的范讀來領略文章的美,從而加深對文章的了解。再則,小學生的模仿能力比較強,教師的范讀能夠使小學生產生跟讀的興趣,在跟讀中,提升自己的普通話水平以及朗讀能力。另外,通過范讀,教師的教學效果也能提升??偠灾蹲x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有重要的作用。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范讀的措施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范讀
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已是各學校的必備設施,為了使范讀的效果更明顯,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范讀,使學生一邊觀看多媒體,一邊聽老師范讀,在這種情境下,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必然會得到提升,從而使學生有了學習語文的內在驅動力。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節,教師可以在范讀中通過多媒體來展示春夏秋冬的小興安嶺,教師范讀中也要注意范讀的語調。如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用較為明快的語調,讓學生感受春天的小興安嶺,從而使學生愛上語文學習。
(二)結合內容分角色范讀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對話類”的文章,對于對話類的文章,教師應當結合教材的內容分角色范讀,使學生在聽教師范讀時,能夠從教師的語調中聽出不同角色的情感。比如,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課文《夜鶯的歌聲》中,教師利用情景代入的方法,在范讀時分角色進行誦讀,學生在聽教師范讀時可以想象這些人物為什么這樣說話,說這些話所要表達的感情是什么,在不同的角色變換中掌握不同角色的不同感情。另外,通過這種范讀方法,還能使學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激發,從而使學生獲得進步。
(三)采用層次化的范讀
層次化的范讀則是指通過多次范讀,逐層遞進,使學生有所感悟。具體來說,在第一遍閱讀時,讓學生先初步地獲得感性的認識,因為小學生的生活體驗等都比較少,所以對教師的第一遍范讀印象會比較深,也容易從這點進行思考。故而教師在第一次閱讀時要融入豐富的感情,使學生獲得簡單的感悟;接著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形式的范讀,精心設計每一個范讀的過程與環節,并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使學生更深層次地了解文章的情感與內涵,加深學生對文章的了解。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范讀的注意點
(一)范讀后引導學生參與與欣賞
“范讀”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表演,雖然范讀的主體是教師,但是教師在范讀之后需要引導學生參與其中進行互相交流與欣賞,這樣方能真正體會到文章的內涵。具體來說,教師在引導學生參與時,要邊范讀邊對學生進行提問,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講解,采用輕快或沉重的語調等等,使學生對課文有更深的了解。
(二)范讀后需引導學生說出心中所感
范讀并不單單只是讓學生了解文章中的字如何讀,了解文章的內涵與作者的情感,同時還要使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使學生能夠表達出自身的情感,所以在范讀之后,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說出自己心中所想,這樣學生方能真正地深入進去進行思考,帶著感情去看文章,而不是機械地模仿教師。而在引導學生說出心中感想之時,教師需要依據學生的理解能力與認知情況提出他們可以回答的問題,而不是想當然地提問,這樣學生在回答問題之時,能夠獲得一種成就感,從而提升對語文的興趣。
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范讀策略進行了分析,在概述了范讀的作用后提出了范讀的措施以及范讀的注意點,希望能夠予以一線教師一定的參考,同時引導更多的教師參與其中進行研究,以提升教師的教學效果,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梅俠.潛心品讀 享受語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范讀策略[J].山西教育(教學),2016(5):14-15.
[2]潘健智.文本細讀策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 現代基礎教育研究,2013,9(1):173-177.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