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珍
摘 要:數學是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教師要通過開展多樣化的教學,使學生能夠快速、有效地掌握數學知識。教師在使用對話教學時,要注意對話教學的使用原則,對話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可以有效提高數學課程的教學效率,從而促進學生的數學發展。對小學數學對話教學的教學策略進行如下論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對話教學;探析
對話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通過對話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對話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在使用對話教學時,要遵循對話教學的使用原則:首先,教師要明確對話教學不是與學生進行簡單的問答;其次,對話教學的內容不是越多越好;最后,教師與學生進行對話教學,教學的目的并非要達成一致。教師在教學中遵循以上三點進行對話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對話教學的教學效率,使學生掌握相應的數學知識。
一、打造合理的師生對話形式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使用對話教學,應打造合理的師生對話模式,根據課堂的教學內容,開展相應的教學對話,使學生掌握課堂的教學內容。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在上課前會設定教學目標,以完成教學目標為授課重點。但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師可以通過對話教學的方式完成生成性的教學目標[1]。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以設定的教學目標為基礎,通過對話教學的發展實現生成性教學目標。故此,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目標設定合理的對話形式,根據教學內容與課堂發展的實際情況,運用對話教學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使學生完成教學目標,掌握數學知識。
二、實現真正的師生對話平等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對話教學模式的重點是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平等。學生在學習時,對教師存有畏懼心理,無法真正完成有效的對話教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注意構建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教師形象,通過親和的交流方式,使學生逐漸消除畏懼心理,從而在進行師生之間的對話時形成應有的平等性。對話教學的平等性,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放低姿態,給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表達個人見解的機會,教師通過平等教學的方式,可以激勵學生在課堂中發揮個人的潛能,對教學內容進行論述。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實現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完成對話教學模式。
三、使用科學的對話教學方法
教師在進行對話教學時,既要注重與學生的對話內容,又要注重教授課程知識。教師通過將對話內容與課堂知識相結合,使用科學的對話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掌握相應的數學知識[2]。例如:教師在教授“二分之一”的課程時,可以與學生進行對話,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將一個桃子分給兩只猴子,每只猴子能分到多少”,學生回答“每只猴子能分到一半”,教師可以先鼓勵學生對一半進行表達,根據學生的表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明確“一半”的意義。教師根據學生的表達內容,進行正確的“二分之一”的表述,包括寫法與讀法。通過對二分之一的內容進行教授,使學生能夠掌握二分之一的全部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使用科學的對話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使學生掌握課堂教學的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四、運用正確的數學對話語言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屬于課堂的引導者,通過教師的語言引導,使學生明確課堂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使用正確的數學語言進行對話教學,使學生能夠通過教學語言,跟緊教師的節奏進行學習。教師的教學語言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有直接的影響,教師在進行對話教學時,既要有形式上的引申內容,又要有實質性的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明確教學目的,進而參與課堂學習。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運用正確的數學語言進行對話教學,繼而快速將學生引入教學目的,通過豐富的教學語言,使學生掌握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五、加強小學數學對話的研究
教師的對話教學水平是在小學數學課堂開展對話教學的重點,教師需要不斷提升個人的教學水平,從而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在運用對話教學進行教學時,首先要充分明確教學內容,根據教學內容制定相應的對話內容。其次,教師要將對話教學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通過使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可以使學生深刻掌握教學內容[3]。最后,教師要根據對話教學的實踐過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從而真正提升數學課程的教學效果以及效率。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小學數學對話教學的研究探討,通過加強對話教學的經驗,從而提升教師個人的對話教學水平。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提升數學的課堂教學質量。教師通過使用對話教學,要打造合理的對話形式,實現師生之間的對話平等,通過科學的對話教學方法,使用正確的教學語言,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通過不斷完善個人的教學水平,充分利用對話教學的優勢,使學生快速掌握數學知識,提高數學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路廣貞.基于對話教學理論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研究[D].聊城大學,2017.
[2]王鳳娟.對話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中華少年,2016(11):147.
[3]占瑞美.對話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5(16):275-276.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