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金花
摘 要:在小學語文課前教學當中采用有趣的方法進行導入,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目標,讓學生在老師科學有效的引導下更好地開展實踐學習。因此,作為一名語文老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緊密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創科學有效的課前導入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前導入;導入方式
語文是一門基礎課程,從近些年小學語文的研究成果中我們不難發現,課前導入方式如果輕松有趣,那么學生會更加容易理解和吸收學習內容。因此,為了上好每一節課,老師需多注重課前導入的方式、技巧。下面我們就激趣式導入、情景式導入、提問式導入、聯系生活導入這幾種課前導入方法進行簡要分析。
一、激趣式導入讓內容充滿趣味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在學習方面的首要條件就是必須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科學有效的課前導入,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入本次學習中來。我們必須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和諧的教學氛圍有助于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課堂討論中,形成良好的互動環境,讓學生更加投入。例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課時,上課的時候老師可以拿著一盒火柴對同學們說:“同學們,大家看老師手里拿了什么呢?”這樣可以瞬間將學生從其他情緒中拉回來,學生會因為自身的好奇心從而專心致志地聽老師的故事,讓學生能夠自主地全身心投入到新課程的學習中,從而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二、情景式導入給學生更多代入感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無論教學方法怎樣變化,教材都是學習的重點內容,因此在課前導入時,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結合小學生愛動、喜歡做游戲等特點創造一種游戲情景,使學生放松心情,在一種輕松的游戲情景中,不知不覺、高高興興地領悟學習的樂趣,完成學習的內容。比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時,可進行如下游戲導入:老師邀請學生一起來做游戲,老師來模擬春天來了,青蛙媽媽也睡醒了,她從洞里呱呱叫著撲通一聲跳進了溫暖的池塘。青蛙媽媽在池塘里產卵了,緊接著,老師邀請學生來扮演可愛的小蝌蚪,大家模仿小蝌蚪的動作快活地在水里游來游去……然后老師引導學生下一步小蝌蚪要干什么呀,從而將學生的思緒帶入大自然中,學生也就會自然而然地擔心小蝌蚪能否找到媽媽,然后跟隨它的腳步一起去尋找,從而適應新課堂的節奏。
三、提問式導入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小學生本身就有著豐富的想象力,一個有趣的問題,就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去探求,通過提問來調動學生的興趣,還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更具有針對性,學生可以對問題暢所欲言,自然就會情緒高昂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來。比如,在學習《狐假虎威》一課時,老師可以向同學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大家說,是狐貍厲害還是老虎厲害呢?”在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的時候,老師可以繼續提問:“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故事里啊,狐貍比老虎還要威風呢,老虎不僅不敢吃掉狐貍,還得乖乖地聽狐貍指揮呢,大家知道這是為什么嗎?那咱們就一起到課文中看看是怎么回事吧!”這一懸念問題定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探究欲油然而生,把學生引入今天的學習課程中來,而且通過提問的方式,課堂展開的目的性就比較強。疑問是思維的開端、學習的動力,通過提問的方式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讓學習效果更加明顯。
四、聯系生活導入讓學生熟悉新知識
語文這門學科與生活息息相關,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將教學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導入新課,可使課程更親切自然,更富有感染力,不但可以加強學生對生活的體驗,還可以讓學生學到真正對實際生活有幫助的知識。例如,在教學《秋色》一課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去觀察回憶實際生活中,我們所經歷的一年四季都是什么樣的呢?應該用什么顏色來形容一年四季呢?你會用哪幾種顏色?學生很容易用黃色來形容秋季,這樣老師便可順勢往下講解:“秋天到底是怎么一種顏色,怎樣的一種景象呢?接下來就讓我們跟隨課本內容一起去看看吧!”利用這些生活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鍛煉,主動開展自主學習,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接下來的課程學習中。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節優秀的語文課,離不開一個有趣的課前導入,除了上述幾種課前導入方式外,我們還可以運用標題導入法、表演法等,但無論選擇哪種方式,都應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并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接受水平來設計課前導入。做好高效有趣的課前導入不僅可以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誘發其興趣,觸發其情感,啟發其思維,為整節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還可以讓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創新課前導入的方法,讓學生在輕松、有趣的環境中更好地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當中,還能夠引導學生感受到語文課堂的有趣,更加熱愛語文。
參考文獻:
[1]張莉琳.小學語文課前導入的教學策略[J].教育現代化,2017,4(26):252-253.
[2]葛永浩.以“情”“境”導入小學語文課[J].思維與智慧,2016(26):15.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