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妙英
摘 要:在現代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這是現代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的重要要求,教師應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積極地探索如何才能夠通過科學有效的教學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方法;思考建議
在現代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調整和改進,通過科學的改革和創新,提升現代小學語文教學的科學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養,只有這樣,小學語文教學才能夠滿足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小學語文教學才能夠真正發揮好自身的價值。
一、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現代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小學生的年齡還比較小,他們沒有辦法主動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因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大量的問題,這個過程中,學生對問題的解決需要一個強勁的動力,而學習興趣其實就是最有效的動力,當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的時候,即便在這個過程中遇到比較多的問題,他們也會想辦法解決好這些問題。為了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必須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一系列的調整和改進。比如說,在進行課程導入的時候,教師可以嘗試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導入,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原本比較枯燥和無聊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和有趣,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放映視頻或者音頻,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說,在教學《影子》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放映相關的影像,通過視頻資料進行導入,往往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這可以使學生的學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首先,我們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動力,我們要讓興趣引導學生學。因為如果學生沒有學習語文的興趣也就不會有積極性和創造性,就不會愿意讀書。但是興趣是基礎,在激發學生興趣以后,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以閱讀教學為例,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必考內容,不閱讀是完全不可能的,如果學生對閱讀沒有足夠的興趣,最終讀書就會變成學生的大包袱。在孩子小時候重視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對孩子日后發展有很大益處。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多考慮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因為教師教學一成不變的話,學生肯定會覺得枯燥和無聊,但是如果教師創新的話,學生好奇心比較強,他們就愿意探究和嘗試。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課外閱讀探究,比如每個小組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然后閱讀完以后必須進行匯報。這樣的方式就可以幫助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了解到閱讀需要注意什么、自己應該怎樣進行閱讀。再以作業的布置為例,作業的布置其實有很多作用,最主要的就是預習和復習。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可以重新回顧教師在課堂上教學的內容。其次是對于即將學習的內容的預習,教師應要求學生在上課之前對即將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有問題,這樣在上課的時候,學生的聽課就會有的放矢。這樣的方式可以更有效地幫助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所以,教師一定要注意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三、注意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現代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其實直接關系到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教學的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推進進度,教師也更加習慣于掌控學生的學習,其實這樣的觀點是不正確的,我認為,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自由,讓學生嘗試自己去探索和思考,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故意給學生留出一些問題,然后讓學生嘗試利用自己的方式去解答這些問題,比如說,獨自收集資料的方式、小組活動的方式等,教師要讓學生通過探究來解決問題,通過探索和思考來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這樣一來,學生的知識體系就會更加扎實,同時學生在日后的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也必然會遇到問題,良好的探究能力可以幫助學生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有更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社會在不斷的發展,對學生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學生必須要通過不斷的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這個時候,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就進一步得到了凸顯。
在現代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通過科學的方式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地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同時在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和尋找符合現代素質教育要求的最有效的教學模式,真正為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提供科學有效的保障。
參考文獻:
[1]謝碩.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特點初探[J].讀寫算(教研版),2015(13):147.
[2]林春曉.優化教學情境培養核心素養:淺談現代化教育手段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教學參考,2016(36):4.
[3]朱姝.開展主題實踐活動,提升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J].小作家選刊,2016(3):225.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