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吉林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一定要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個性化發展,通過營造輕松、快樂的學習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強化數學課堂教學趣味性,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基礎上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水平的有效提升。主要對小學數學課堂上的趣味性教學方式進行詳細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趣味性;教學策略
在新課改中,數學面臨嚴格的改革要求,需要教師采取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以便激發學生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年齡較小,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往往較短,對枯燥的數學知識不感興趣,因此,如何促進趣味教學就成為小學數學教師的重要任務。
一、設計趣味游戲,激發學生興趣
游戲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能有效促進趣味教學,因為教師通過游戲可以將靜止的、乏味的數學符號、字母以及公式等內容融入趣味游戲當中,增強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成功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將小學生的無意注意轉化成有意注意,讓數學教學氛圍變得更加活躍、輕松,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也不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認可、內化。例如,乘法口訣是小學數學的重要內容,如果繼續采用過去死記硬背的方法,學生只會心生厭煩,此時教師就可把全體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開展趣味競賽游戲活動。小組學生扮演0~9的數字,其他學生不知道他們各自代表的數字是幾,教師點名時才知道。然后讓任意兩名學生進行組合,把口訣說出來,激起學生的參與興趣,而學生為了能在教師點到自己的名字時準確說出口訣,就會積極記憶口訣,這比機械記憶更有趣味性,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利用數學故事增強課堂趣味性
小學生心智尚未成熟,枯燥地學習知識不足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但是他們從小就喜歡聽故事,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改編故事的方式將數學知識融入故事中,通過故事情節的創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開展數學課程學習。例如,在學習了“乘法”這一章節的內容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故事性的運算題,如:美羊羊在家做了蛋糕,為了讓大家肯定她的手藝,她便把蛋糕分成了兩大份,其中每一大份里都有五小份,請問美羊羊一共做了多少份蛋糕?這樣,具有故事性的問答題目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為了算出答案,學生就會積極地發散邏輯思維來進行解答。
三、引入趣味性教學方法,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際性
教學方法是一切教學科目的靈魂,只有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幫助學生充分理解數學知識。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進度,引入趣味性教學方法,鍛煉學生的數學學習技巧,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際性。許多例題是根據實際生活中的元素而來的,教師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教學例子。教師只有有效地根據數學知識,配合當代趣味教學的理念和特點,才能引發學生充分地構思和想象,學好數學。當講解“數的乘積和除法”一章時,教師要優化教學手段,找到有趣味性的教學例題。比如一個人重量約50 kg,求解多少個這樣的人合起來重1噸。這道題考查了數的乘積和除法計算,同時也考查了學生單位的換算知識技能。根據題意,1噸=1000 kg,所以用1000÷50=20,因此,大約20個人的重量加起來即為1噸。再比如小胖兩周看完224頁的書,求他每天看書的頁數。學生首先要知道,一周有7天,兩周的總天數為14天,而圖書的總頁數為224,根據除法224÷14=16,因此小胖每天看的圖書頁數為16頁。
四、提高小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
培養小學生的動手能力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小學數學趣味性教學的主要策略之一。我們都知道數學知識的主要特征就是抽象化,再加上小學生的思維目前正處于向形象化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要使他們更快地掌握數學學科的相關知識,僅僅依靠語言表達是滿足不了他們的真實需求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著重培養小學生的動手能力,以便于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讓他們在實踐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將抽象化的數學知識逐漸轉化成形象化的知識內容。同時老師還要將學習、思維、表達等有機結合起來,有助于解決小學生趣味性數學教學中的難點問題。要以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作為出發點,采用引導法,從而讓學生喜歡動手操作,在此過程中要讓學生多思考與數學知識有關的問題,實現小學生思維活動與實踐活動的融合,使抽象化的數學知識更加形象化、具體化,有效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內在動機,能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強烈欲望,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興趣為中心,采取趣味教學措施,讓學生在趣中學,充滿學習數學知識的欲望和好奇心,愉快地學習,掌握數學知識。教師更要因勢利導改革小學數學教學,構建趣味課堂,更好地挖掘學生潛能,以便滿足新課改要求,保證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雙成.小學數學趣味性教學在實踐中的應用[J].現代教育科學,2006(4):111-112.
[2]王群.創建高效課堂,增強小學數學趣味性[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4(10):26-26.
編輯 范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