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鳳
摘 要:小學語文活動課既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一種重要的教學形式,對于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至關重要。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開發和利用語文教育資源,拓寬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培養創新精神。
關鍵詞:語文活動課;小學生;核心素養;策略
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可提煉語言能力和人文修養,語文關鍵能力就是語言能力。那么,小學階段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語言能力,提升語文核心素養呢?在不斷的學習和探索教學中,我利用語文活動,在培養小學生語言能力、提升語文核心素養方面作了如下嘗試。
一、閱讀活動常抓不懈,豐富語言積累
閱讀教學是形成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基礎,是訓練學生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訓練,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在閱讀中,我把閱讀分為集體閱讀和個體閱讀兩種方法。
(一)集體閱讀中開闊眼界、豐富見聞
1.晨讀。每天早讀利用10分鐘作為讀書、讀報時間。集體閱讀推薦的優秀文章。通過閱讀,加深了解,體會文章的精妙之處。
2.課前讀。利用每節課前五分鐘學生可以誦讀一首古詩詞,簡單介紹一下作者和詩意;或者介紹一條實事新聞;講一個新鮮故事,以便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其他同學可以把推薦的詩詞摘抄下來,每日背誦。
(二)個體閱讀中學會思考、習得方法
1.課間讀。每人每學期準備兩本新書,利用課間十分鐘,互相交換閱讀,增長知識、促進友誼。
2.課后讀。在教學任務完成后,讓學生找出自讀課本或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文章,在讀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課外讀。讓學生到圖書館或新華書店或利用電腦、電子產品看課外書。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老師還要引導學生寫好讀書筆記,包括摘錄優美、精彩的詞句、片段,編寫提綱,寫讀后感等。
二、契機活動不容錯過,激發語言興趣
“學理如筑塔,學文如聚沙。”積累需長期努力,非短期突擊,一勞永逸之事。為此,我抓住有利時機,適時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激發了學生主動積累語言的興趣。
(一)收集資料交流分享,拓寬閱讀量
每學一個單元前根據需要了解的背景,進行“背景匯報交流會”。這種新穎有趣的活動,一下子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語文課上,我不失時機地舉行交流會,既增加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又培養了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在快樂的生活中積累了語言。
(二)利用節假日,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玩”是孩子的天性,特別是節假日,孩子們最愛湊熱鬧,教師可利用這一機會開展各種活動。教師節來臨了,我讓學生收集贊美教師的詩歌,舉行“獻給老師的歌”賽詩會。國慶節來了,我讓學生收集英雄人物的故事,舉行“英雄人物故事會”,孩子們在感知、認識、理解和誦讀的過程中,豐富了詞匯,增強了語感和表達能力。
(三)舉行“擂臺賽”,感受古文化的藝術內涵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為使學生腹有詩書,我每月組織學生舉行“背誦擂臺賽”,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吸收、積攢古人留下的語言材料。
三、豐富語文活動,提升語文素養
(一)開展知識競賽
在教學《輕叩詩歌的大門》《有趣的漢字》綜合性學習單元時,我就指導學生根據搜集的資料自己出題。答題,進行知識競賽,同學們都興致盎然,唯恐落后,在競賽中,把有關知識背得滾瓜爛熟,內化了知識,豐富了語言。
(二)舉辦朗誦會
《中華少年》《最后一分鐘》這樣的課文內容很能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針對這一點,我就把活動的重心放在愛國詩歌朗誦上。要求學生自己準備好一首愛國詩讀熟,先組內預賽,再在班上決賽。這樣,學生既增長了知識,又提高了自己的朗誦水平。
(三)制作手抄報
制作手抄報簡單易行,學生可自己一人獨做,也可約上幾個同學合作完成。在學習《我愛你,漢字》時,我就布置學生制作手抄報。從漢字的起源、漢字的演變、錯別字集錦、不寫錯別字的方法等幾個方面進行制作,這樣既培養了動手動腦能力,又提高了語文綜合能力。
(四)開展辯論賽
根據單元口語交際要求,認真落實辯論賽活動,如:組織開展《“開卷有益”與“開卷未必有益”》《生活中需要誠信與謊言》《網絡的利與弊》等辯論賽,既提高了學生的思辨能力,也培養了交際、表達和應變能力。
(五)舉辦故事會
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小英雄雨來》時,我把重點放在講故事這方面,讓學生搜集戰爭故事,和朗誦會一樣分預賽、決賽進行講故事大賽。
語文活動,將“語文”和“活動”融為一體,重整合,重過程,重積累,重評價。或許,它沒有知識性課程那樣有顯著的收效,但常常會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驚喜,會有“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的感嘆。在以后的教學中,讓我們的語文課“動”起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必將“高”起來。
參考文獻:
崔巒.人的核心素養[J].語文教學通訊,2016(12).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