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晶晶 關紅艷 唐昭 程雅芳

【摘 要】本文論述高職院校深化社會服務能力的策略,提出服務社會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延伸,對高職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進,通過調研社區社會服務需求,制作、發放宣傳資料,共建營養知識宣傳平臺,入社區指導合理膳食,為社區居民提供食品安全相關社會服務,營養膳食調查問卷統計、分析等,實現了該專業的社會服務功能,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高職教育? 社會服務能力? 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1C-0040-02
服務社會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進一步延伸,社會服務職能是高校從社會邊緣走向中心的必然產物,是與行業社會聯系的一種方式,也是學生社會實踐的一種途徑,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可以推動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2018年教育部發布的《“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建設要求和管理辦法》指出,要完善實踐體系,創新實踐形式,廣泛開展社會調查、社會公益、志愿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可轉化、可推廣的一體化育人制度和模式。通過社會服務過程中一系列社會實踐,不斷創新實踐形式,完善實踐育人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適應社會和行業發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廣西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建設立足廣西,服務廣西,以產業需要和社會需求為導向,建設中除正常的教學科研活動外,積極響應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利用專業自身優勢進行社會服務、參與社會發展和解決現實問題。
一、高職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社會服務的方向
(一)總體目標。在廣泛的調查、資料搜集的基礎上,從我國尤其是廣西目前食品營養與檢測人才需求出發,堅持以就業為導向、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培養為主線,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思考與實踐,探索高職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深化社會服務能力的思路及方法,通過融合社區、企業的社會服務活動,提高學生行業參與度,同時提升職業能力,增強就業競爭力,實現社會服務功能。同時進行課程體系反思,為課程體系改革提供基礎。
(二)服務對象和服務途徑。根據專業特色及優勢,經過前期市場調研,確定服務對象為企業及社區。根據行業現狀分析及食品企業調研,確定對企業的社會服務主要體現在企業技術培訓及產品研發兩方面。對社區的社會服務主要利用自身專業優勢,對社區進行食品營養、安全指導及宣教,并將社會服務納入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作為課程考核指標之一。具體社會服務途徑及方式見圖1。
二、高職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社會服務的方法探索
(一)社區社會服務需求調研及宣傳資料制作、發放。進入社區調查居民營養膳食及食品安全知識需求,設計并向社區居民印發食品營養知識宣傳冊、食品安全及常見飲食誤區等科普宣傳冊。每期宣傳冊定不同的主題,分次發放,現場提供咨詢指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輔助指導。
(二)共建營養知識宣傳平臺,入社區指導合理膳食。定期入社區進行合理膳食宣教及常見食品營養問題解答,與社區合作進行食品營養知識講座;為社區居民進行身高體重測量及體質指數評估,并為其建議均衡飲食;納入“食品營養學”課程教學任務中,作為學生課程考核指標之一。該內容以學生為主體,包括宣傳主題及展板設計,現場布置,宣傳物品準備,膳食營養知識講座準備工作,現場宣教及體質檢測分析、評估等。教師指導輔助,包括宣傳主題篩選確定,相關培訓,進行膳食營養知識講座等。
(三)為社區居民提供食品安全相關社會服務。組織并指導學生定期為社區提供家庭常見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服務及食品安全知識宣傳、普及等服務。把“入社區進行食品安全知識宣傳”“入社區家庭進行食品安全快速檢測”等教學任務納入正常教學環節中,并作為課程考核的重要依據。該內容以學生為主體,包括宣傳主題及展板設計、宣傳物品準備、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服務等。教師指導輔助,包括相關培訓,如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方法及注意要點等。
(四)營養膳食調查問卷統計、分析。根據前期調研結果,針對廣西居民膳食營養狀況設計調查問卷,細化居民日常飲食行為、習慣,通過問卷調查結果分析飲食與居民健康狀況的相關性,分析不同地區居民飲食情況和健康狀況。設計營養膳食情況調查問卷,發放調查問卷,該內容以學生為主體,包括調查問卷調研及設計、發放、回收、統計等。教師指導輔助,包括相關培訓,如營養膳食調查問卷設計原則、調查注意事項及填寫指導、統計方法等,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總結。
(五)企業技術支持。深入企業,為有需求的食品企業解決實際問題,主要為人才匱乏的中小型企業提供崗位培訓,食品工藝要點及質量安全控制,食品檢驗方法、技術及相關食品法律法規等培訓,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該內容以教師為主體,包括崗位培訓、工藝要點控制、檢驗技能培訓等。學生輔助,包括前期資料準備、具體操作方法演示等。
(六)產品研發。根據企業需求進行研發,開發適應企業要求的健康產品,并編制企業標準。由企業提供研發項目方向及實踐技術專家;專業提供掌握相關理論及具備研發能力的教師。根據企業發展需求,進行食品、保健食品產品研發,通過企業科技人員、院校師生共同參與食品研發及應用,進一步提高師資專業水平,提高科研成果轉化能力。
三、高職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社會服務成果
(一)社區營養及食品安全宣教。指導學生對廣西南寧多個小區進行膳食營養及食品安全宣教,解答居民提出的營養膳食及食品安全問題,開展居民體質檢測并給出膳食指導及建議,在社區開展居民膳食指南專題講座。活動受到社區居民的廣泛歡迎,普及健康營養知識及食品安全知識,同時將課堂搬到社區,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及社會服務意識,理論聯系實際,達到課程育人、實踐育人的目的。
(二)企業技術支持。對多家食品企業進行檢驗員檢驗技能培訓及食品生產質量控制指導,并開展企業相關業務交流活動。通過對企業技能培訓及支持,增強教師社會服務能力,深入企業,了解企業需求,針對企業人才能力需求調整授課內容,與行業接軌。
(三)校企研發產品。與企業合作申請“以市場為導向多方共建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項目獲批,共同開發產品,校企共建實訓基地,進行設備的篩選與申請、產品原料的初步篩選、基本工藝的確定,以及企業標準的編寫備案等工作。
四、高職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社會服務的問題與不足
在高職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社會服務過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是高校社會服務的普遍問題,其次是專業特殊性帶來的問題。如社會服務的公益性、非盈利性與服務費用出處的矛盾;食品行業所涉及領域極其廣泛,而社會服務相對存在局限,無法與食品行業的多樣性相匹配;目前高校教師職稱的評定、職務晉升等大多側重于科研成果,可能會導致部分教師對社會服務工作缺乏積極性。許多高職院校也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社會服務形式,但體現專業特色的社會服務模式仍需不斷探索,高職社會服務的保障制度也有待進一步健全。
【參考文獻】
[1]鄧毛程,李靜,王瑤.“協同創新”理念推動高職院校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的實踐與探索[J].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
[2]張菊霞,王琪.高職院校社會服務的實踐樣態、存在問題及提升策略——基于浙江省47所高職院校質量報告的分析[J].職教論壇,2017(4)
[3]仇雅莉.示范性高職院校社會服務的內涵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0(20)
[4]王靜靜.應用技術型高校青年教師社會服務激勵機制的探索[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8(3)
[5]李冬梅.高職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的探索與實踐——以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