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作為一門傳統的大科目,它在基礎學校教育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開篇先分析了小組合作法的教學目的,接著從方法論的角度,闡述教師如何在數學課堂中應用小組合作法,以期可以給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帶來思考與啟迪。
關鍵詞:小組合作;小學數學;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10-15
作者簡介:鄭名高(1961—),江西上饒人,專科。
一、小組合作法的教學目的
1.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每一名學生都有自己承擔的責任與需要完成的任務,比如有的學生著重于數據的計算,有的學生著重于圖表的繪制,有的學生著重于學習成果的梳理與闡述,等等。小組內每一名成員的學習表現都會影響到整個小組的學習質量,這無疑會督促學生,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情智慧,充分釋放自己的個人潛力來投身于學習。
2.培養集體的互助合作力
小組合作學習的其中一條原則是教師在進行成員分組時應當秉承“取長補短、各有所長”的原則,即小組內各個成員的能力、優勢是各不相同的,其目的是讓學生們能夠互相學習與合作。即便在學習中遇到了不懂的數學難題,學生也不容易輕易放棄,而是可以請教組內的同學,與組內同學一起來研究分析,解答疑惑。長此以往,學生的集體互助合作力就會得到增強,與之伴隨的便是整堂數學課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如何在數學課堂中應用小組合作教學法
1.在情境模擬中合作
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更有“沉浸感”,教師在應用小組合作教學法時,還可以與情境教學法結合,讓學生在情境模擬中去展開合作。以《時、分、秒》為例,這個單元的主要內容是圍繞著時、分、秒這三種計量單位,要求學生掌握時間的表達與計算。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模擬一個“時間王國”的童話情境,在這個情境中,時針、分針、秒針三兄弟由于被黑暗勢力的入侵給打散了,他們三人在正義使者的幫助下很好地回憶起了自己的性質、特點、意義等,并在正義使者的帶領下再次聚合到一起,重新成為為童話王國報時的工具。在這一堂課中,首先,童話情境無疑為知識內容增添了不少的童趣,讓學生更有興趣去學習。其次,情境中的情節開展是伴隨著時、分、秒知識難度的由淺到深來進行的,這意味著學生在推進情節的過程,就是逐漸掌握知識的過程。最后,情境中每個人物扮演者都必須在完成自己的角色人物后,與其他同學合作才能最終順利地實現“拯救時間王國”的故事結局設定,這無疑讓小組合作變得更加合理與自然。
2.在主題任務中合作
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更有針對性與方向性,而不至于跑偏了主題內容,教師可以將小組合作法與主題任務法結合,讓學生在主題任務中去展開合作。以《扇形統計圖》為例,這個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到圖表對數據統計處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選擇合適的統計圖。為此,教師可以設計若干個主題。比如,班級內學生的身高情況、出生月份情況、體重情況等。以4~6名學生為一組,每一個小組隨機抽取自己的研究主題并據此展開調查。比如,抽到身高情況的小組,就可以按照“數據的搜集→數據的整理→圖表的繪制→圖表的分析→結論的得出”這個過程來進行,每一名學生都有自己要負責的任務單元,最后大家再聚集到一起來分析基于這一數據所繪制出來的扇形圖可以看出什么規律。
3.在開放學習中合作
為了給予學生更多自主發揮的機會與更大的空間,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開放學習中去展開合作。以《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自主學習這一內容,最終每組都要在課堂上向全班同學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對于這種只限定內容與方向,不限定形式與種類的開放學習方式,學生的合作靈活度更大。比如,有的小組著重整理了特殊分數在進行加法和減法時的規律,并舉出了若干個例子。比如,有的小組著重列舉了考試中出現率最高的一些分數運算特征,并對比各種練習題來說明。在這種開放式的學習模式下,每一名學生都擁有了“發聲”的機會,各個小組也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取長補短,互相學習。
在未來的課堂中,教師應當將數學知識更好地融合并貫穿于小組合作模式下,讓學生能夠在合作學習與互助成長的氛圍下,既收獲了友誼,又獲得了成長。
參考文獻:
[1]田多虎.淺談小學課堂合作學習的問題與對策[J].新課程(中旬刊),2017(4).
[2]馮偉雄.小組合作,體驗成功——淺析小學數學的合作教學模式[J].新課程導學,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