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愉
摘 要:教育技術現代化已成為近年來教育教學改革引人注目的焦點,計算機成為學生探索知識的有力工具。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中融“聲、圖、文”于一體的優勢,但運用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也有弊端,在運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時既要充分發揮計算機優勢,也不能過度依賴計算機,以免造成教學上的失誤。
關鍵詞:計算機輔助數學;學習興趣;創造性思維;教育觀念
中圖分類號:G434;G633.6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10-15
作者簡介:李 愉(1981—),江西贛州人,中學高級教師,本科。
一、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的優勢
1.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機
計算機將文字、圖形、動畫和聲音有機地編排在一起,具有強大的計算功能和信息處理功能,對圖形可以進行伸、縮、移、旋、切、拼、補等變換,可以向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使內容形象化,增強其表現力,學生的多種感官可以同時得到刺激,增強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數學課堂上,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猜測和嘗試,對數學對象進行多重表征,使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數學實驗激發學生創新的靈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可以節省教學時間,增加課堂信息密度
在傳統的“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有時需要用較長時間寫出一串長式子,畫出圖形或圖像。有了計算機輔助教學,教師可以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講授更多的內容,充實課堂,從而增加課堂信息密度。
4.圖形直觀、動態,便于學生理解
在幾何教學中,計算機可以將學生不易理解的幾何圖形的變化、運動過程模擬演示出來,將抽象的內容直觀化、具體化,但要處理好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的關系。數學思維以抽象思維為主,在學生思維發展過程中,過分地依賴具體形象,則不利于學生抽象思維的發展。
二、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的注意事項
1.轉變教育觀念,以先進的教育理論為指導
教師應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信息內化”過程的指導者和促進者。通過信息技術培訓,中小學教師既要建立科學的、基于信息技術的現代教育思想和觀念,又要逐步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
2.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
第一,不能把是否應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評價一節課質量高低的唯一標準。第二,評價一節多媒體課成功與否的標準應該是:是否有利于學生的主動參與,是否有利于揭示教學內容的本質,是否有利于課堂交流的高效實現,是否有利于學生的思維和技能培訓。
3.適時、適量、適當
并非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計算機輔助教學,有些可以由教師講清楚,由其他教學手段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就沒有必要讓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制作課件。在中學數學中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適合多媒體教學:函數圖像問題、定值問題、軌跡問題、空間圖形問題和一些比較復雜的圖形或較難畫出的圖形。如果一堂課全程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這樣就容易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時,其他教學手段又無法實現時.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更能體現其價值,防止為使用計算機而使用計算機。教師設計課件,不要只注重外在形式,應注重實效,應遵循學生數學學習的心理特征、認知規律和注意力規律。
4.注重交互性、啟發性、針對性和及時反饋
教師在設計課件時,不要只出現簡單的“對話”,比如可以采用超文本結構,學生與教師可以在課件運行時改變與控制教學活動的內容和順序,不僅能呈現信息,而且能接受學生對指定問題的回答,并對回答給予判斷和評價,提供反饋信息。啟發性是數學教學的靈魂,如前所述,反饋信息應帶有一些啟發性,而不應僅僅是“你真聰明!”或“再思考!”的字樣。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應增強啟發性、交互性、針對性以及反饋的多樣性。
總之,在運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時既要充分發揮計算機的有效性和實效性,同時,也不能過度依賴計算機從而造成教學上的失誤。教師應積極開發、探索這一新領域,創造出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使數學教學更上一個新臺階,使學生更好更快地學到知識。
參考文獻:
[1]張景欣.初中數學合作教學與計算機輔助教學整合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2.
[2]孫建濤.多媒體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