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不僅要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還要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其中,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不能忽視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要引導小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而拓寬自己的格局,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和認知結構。文章在對小學階段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價值和必要性進行闡述的基礎上,分析了如何優化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工作,以為小學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閱讀能力;主體地位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10-15
作者簡介:李惠芳(1967—),女,壯族,廣西南寧人,小學高級教師,專科,研究方向:小學閱讀、小學班級管理。
一、引言
小學語文作為義務教育的基礎課程之一,要求小學語文教師不僅對學生的期末成績負責,還要培育小學生的語文水平,其中,閱讀能力作為小學生語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評價標準,要求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注意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在這個過程中,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但是,傳統的語文教學工作中存在語文課堂有效性較低的問題,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首先是小學語文教師的水平有限,而語文教學和文學實際上是一門很深的學科,無論是學科歷史還是學科底蘊,都是比較深厚的,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師只擁有本科學歷,所以知識水平和文化水平有限,這也就造成了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較低的問題;其次,小學生處于知識啟蒙階段,尚未形成自我學習和自我管理機制,自控能力比較差,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不僅要進行具體知識的傳授,而且要組織好課堂紀律;最后,受大環境的影響,現有的教育機制下,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教育工作者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還不夠重視。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價值
1.鞏固學生已有的知識
實際上,人的記憶時間是有限的,即使是智力水平高超的天才,所能記憶的內容也是有邊界的,特別是隨著人類進行新的知識的學習,原有的陳舊的記憶就可能會受到擠壓,但是,只要對既有知識進行定期的鞏固,就可以實現加深記憶的目的,這也是復習有效的原因。小學語文教師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必然會要求學生對文章和課文進行反復的閱讀,而小學生不斷閱讀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復習的過程,所以也可以說,小學語文教師培育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也是帶領小學生進行復習的過程。
2.提升小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
表達能力和閱讀能力共同構成了衡量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指標,一般情況下,如果一個人的表達能力比較強,那么,他的閱讀能力也不會太差,反之,如果一個人的閱讀能力比較強,其表達能力也要更好一些,也就是說,表達能力和閱讀能力二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培育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提升表達能力的過程。
具體來講,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上,教師一般會提出一個問題,引導小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文章,在自由閱讀時間到了之后,教師會要求學生就所提的問題進行發言,學生只有讀懂文章中的內容,才能完整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盡管在某種程度上,受到水平和身體機能的限制,小學生在語言表達上比較差,但是通過不斷的鍛煉,小學生包括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在內的語文水平都會得到提升。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途徑
1.突出小學生在語文閱讀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使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進行閱讀授課,具體來講,有些語文教師進行閱讀授課的時候急于求成,忽略了小學生反射弧比較長的特點,或者說,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缺乏耐心,對一些只要給學生足夠長的時間,學生就能自主思考出來的問題,簡單粗暴地給出了答案,限制了小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過分強調教師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忽視學生的感受,所以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小學語文教師要通過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的方式,給學生更多的耐心,重視起小學生在語文閱讀課堂中的主體位置,這樣才能引導小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并在這一過程中,鍛煉小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
2.對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輔導
閱讀能力的培養實際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借助科技的條件下,要想在短期內實現閱讀水平的迅速提升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小學語文教師也應該認識到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甚至即使小學語文教師在整個教育階段,都為小學生進行了科學的閱讀能力輔導工作,可能都不會很明顯地發現小學生的閱讀水平得到提升了,但是這種閱讀能力的培養工作并不是無效的,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重視學生的閱讀習慣的養成,相當于在小學生的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就像種子需要精心澆灌,最終會生根發芽一樣,閱讀習慣也會逐漸養成,進而實現閱讀水平和語文能力的提升,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對其進行課外閱讀指導十分必要。
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在為學生安排課外讀物的時候,應該考慮到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知識水平,顯然,向小學生推薦《茶花女》就顯得不合時宜,因為不同年齡的人的認知水平是不同的,所以對于閱讀的需求也就會有所差別,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外讀物推薦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另一方面,由于閱讀是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對小學生不正確或不科學的課外閱讀方法進行糾正或引導,比如說,有些小學生閱讀的速度比較慢,無法快速瀏覽,這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都可能造成困擾的,所以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注意對小學生閱讀能力有層次地進行培育,這樣才能提升小學生的閱讀效率。
3.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面對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較低的問題,小學生可以從兩個層面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方面,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比如說,教師在講授課文《北大荒的秋天》的時候,可以通過使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視頻,將學生帶入到北大荒的秋天中,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小學生的情感和體驗,而且可以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
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建立閱讀與寫作之間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水平的提升。比如說,在講授《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時候,可以要求學生在借鑒文章的基礎上,描寫自己心目中印象深刻的場景,進而促進小學生在不斷獨立思考和鍛煉的基礎上,實現自身閱讀水平的提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小學生的寫作水平有限,教師一定要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杜絕抄襲。
四、結語
在小學階段,對小學生進行閱讀能力培養,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已有的知識,而且能夠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水平,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重視學生在教學工作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選擇優質的和符合小學生閱讀需要的課外閱讀讀物,進而提升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方 勝.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策略的分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12):170.
[2]王曉宇.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3(35):65.
[3]逯寶和,湯鐵英.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刊),201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