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英
摘 要: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審題能力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提高審題能力的培養方法,形成較強的審題、解題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能力培養;審題
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在學生每次的作業、考試中,總會經常發現,學生在審題方面出現很多的錯誤,糾其原因是沒有把好審題關,沒有看清題目的要求或對重點的字、詞理解不透而造成答題上出現了偏差。如果讓學生重新讀題,他們就會恍然大悟,這就說明小學數學教學中對于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因為審題是做題的基礎,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意識,培養較強的審題習慣,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主要條件之一,所以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現就如何提高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淺談拙識。
一、領悟題意重在多讀
讀題是了解題目內容的第一步,是培養審題能力的開始,要培養學生反復、仔細、邊讀邊想的讀題習慣。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學段由于學生的識字量少,教師要進行范讀、領讀。讀題時要訓練學生手指題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不讀斷句。逐漸培養學生獨立朗讀、到默讀,自覺通過默讀理解題意的習慣。比如有一道數學題畫了10個三角形,要學生從左數給第6個涂上顏色,又讓學生從右數把前面的6個圈起來。一定要讓學生認真讀題,分清“左”和“右",還要分清“6個”和“第6個”。再如:有這樣兩道題,(1)12朵花平均插在兩個花瓶里,每瓶插幾朵?(2)12多花插在兩個花瓶里,一瓶插4朵,另一瓶插幾朵?學生讀題不仔細,第一題是平均分用除法,12÷2=6(朵)第二題也用除法做成12÷4=3(朵)造成了錯誤。因此,相近的題目更要多讀幾遍,在大腦中明確題意,才會選擇性的解題,形成潛移默化作用。
二、分析題意重在多看
看就是對題目意思能正確的領會,在看的過程中始終伴隨著思維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明確題目的要求。小學階段的好多數學題目大多都是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因而在數學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審題的能力,教師還必須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會有序的看,有選擇性的看,如:教學一年級“一圖四式”課中,學生觀察例題圖時我是這樣引導的:小朋友,在這副圖畫中,有什么小動物,它們在做什么呢?圖中小雞的只數可以用哪些數來表示?這幾個數之間有怎樣的關系?這樣運用簡單的教學語言,直接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主要的信息,以便在教師指導下通過進一步觀察發現數量間的特點和關系。這就要求,在課堂上,教師自己的教學語言首先要簡練明確,對學生的觀察要求要指向清晰,盡量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價值的信息中去。慢慢地,學生就能學會從數學的角度來觀察畫面,用數學思維尋找有用的數學信息來解決實際問題。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審題能力。
對題目意思能正確領會,還需要對題目進行有針對性的看,例如,出示一道例題圖 ,學生總是雜亂無章地觀察著,看到什么就說什么,缺乏條理性,因此,教師在學生看例題圖時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教給學生觀察圖畫的順序,這樣學生就能按照老師的要求,有順序地觀察插圖上的景物,說出有價值的數學信息,避免出現遺漏或是重復。
三、理清題意重在多想
想就是引導學生在審題過程中養成仔細推敲,耐心思考的習慣。嬰善于抓住題目中的關鍵字、詞或句,準確理解其表達的意義。如在“客車每小時行駛285千米,比貨車快45千米,貨車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中,“比貨車快45千米”,到底是誰比貨車快,誰快,誰慢,只有讓學生在題中仔細推敲,咬文嚼字,才能真正理解題意。又如:在6 =()÷()=()-()中學生認為得數在左就應該從右邊開始填起,沒考慮除號和減號前后的兩個數是不可以顛倒的,做成了6=1÷6=2-8這就是理解上的偏差所造成的。因此,遇題一定要多想,想清楚再動筆題,才能保證解題的的正確率。
四、感悟題意重在多動
多動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在老師的引導下動手操作,親身經歷嘗試,才會深有感觸,理解才會透徹,做題才會順暢。如:
1.圈一圈。對題中的關鍵字詞進行圈一圈,以提醒自已引起格外注意。如在一次數學練習中:在0.1.2.3.4.5這些數中:①比3小的數有(?);②大于2的數有(?);③比0大比4小的數有(?).①②小題學生都能解答,③很多孩子都寫了:1、2、3、4、5.是沒有把③小題的關鍵字“比0大比4小”圈準,導致這樣的錯誤出現。再比如“和3相鄰的兩個數是:()”很多孩子寫的是4和5.主要原因是孩子識字量少,對關鍵的字詞沒有找準。
2.折一折。在“空間與圖形“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動手折一折,在折的過程中理解題意,解決問題。如,把一張長方形紙折一次可以得到哪些圖形? 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圖形等等。教師必須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動手折折拼拼,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題意,正確思考,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點一點。在低年級,有許多實際問題的信息需要到情境圖中數一數。正確數數是低年級學生必須掌握,也是最容易掌握的一個基本技能。如果學生在數的過程中不動手,動筆,往往會出現重復數和漏數的現象,從而導致解題錯誤。解決這樣的問題,可以要求學生“留下痕跡數數”,即有順序地數,邊數邊動筆點,幫助學生達到正確數數、仔細審題的目的。
總之,培養學生審題、解題能力,是小學級數學教學中重要的環節,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與方法的重要時機。那么,如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審題能力,這需要教師長期滲透于教學的每一環節,不可能一蹴而就。審題能力的培養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關鍵,教師一定要有意識有計劃地培養形成較強的審題、解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