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耀強
摘 要:根據各類網絡化溝通平臺的特點和優勢,研究制定適用各類平臺的溝通內容,規范各類平臺的溝通作用,成為構建真正有序、高效的網絡化溝通平臺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網絡環境;班主任;家長;溝通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最完備的教育是學校與家庭的結合”。良好的家校溝通是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之一。近年來,隨著各類網絡化信息平臺的興起,學校與家長之間、班主任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方式也出現了新的形式。國內越來越多的學校紛紛開始使用各類信息化平臺為主的班主任與家長溝通方式。盡管使用信息化平臺進行班主任與家長溝通有著許多優勢,但同時也存在著諸多問題,面臨著眾多的挑戰。因此對基于網絡環境下的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實踐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問題提出的背景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家長與班主任之間的網絡化溝通平臺不斷發展壯大,校訊通、電子郵件、班級QQ群、班級微信群、班級博客等這些溝通平臺為家校、家班合作教育提供了更有效、更便利、更及時的溝通交流途徑。而這些多元化、信息化溝通平臺的建立雖然在方式上已經突破了傳統的溝通模式,但在溝通內容上缺乏規范性、合理性,要么一種溝通平臺什么內容都往上發布,信息雜亂無章、混亂不堪;要么一個信息內容多個平臺同時發布出來,到處都是一樣的內容占據空間;要么一些家長用QQ交流、一些家長使用微信交流、還有一些家長通過短信交流;……這種沒有統一內容規范的溝通給班主任增加了更大的工作負擔,忙于應付帶來的只能是低效和無效。因此,根據各類網絡化溝通平臺的特點和優勢,研究制定適用各類平臺的溝通內容,規范各類平臺的溝通作用,成為構建真正有序、高效的網絡化溝通平臺的當務之急。總之,面對網絡化溝通平臺的日益發展壯大,如何管控班主任與家長溝通中的問題與風險,建立規范、安全、和諧的交流溝通環境,成為班級管理與教育工作中的新課題。
二、問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協同理論。協問論告訴我們,如果一個管理系統內部,人、組織、環境等各子系統內部以及他們之間相互協調配合,共同圍繞目標齊心協力地運作,那么就能產生1+1>2的協同效應。反之,如果一個管理系統內部相互掣肘、離散、沖突或摩擦,就會造成整個管理系統內耗增加,系統內各子系統難以發揮其應有的功能,致使整個系統陷于一種混亂無序的狀態。
2.溝通理論。哈柏馬斯建構了一套“溝通理論”。他認為,能與別人有效溝通的語言,必須具備四個條件:①可理解性:語句必須符合文法規則。②真實性:說話內容與客觀事實皆確實為真。③真誠性:要真誠表達意向,以取得聽者的信任。④適切性:內容符合聽者所遵守的規范系統,可以獲得聽者的認同而愿意接受。在具體溝通的過程中,較難把握的是真實性與適切性,因而需要反復討論。
3.系統生態理論。根據系統生態學理論,家庭與學校之間的合作是必需的,教育這一系統各要素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維持教育的運轉。同時教育還受系統外諸多因素的影響與制約,教育系統既是一個自變量,又是一個因變量。作為教育主要要素之一的學生與學校教師構成師生關系,又與家庭中的父母構成親子關系,學生的這種雙重身份決定了學校必須加強與家庭的聯系與合作。因為,“只有學校教育而沒有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艱巨而復雜的任務”。
三、網絡環境下班主任與家長溝通實踐的實際意義
1.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和計算機的普及,其廣泛的應用性為學校班主任與家長的聯系、交流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而互聯網強大的傳輸功能使班主任與家長之間不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因此,研究網絡環境下班主任與家長溝通,將會在管理、教育、學習、交流諸多方面產生積極的效果。
2.加強班主任與家長的聯系是學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環節,也是班主任工作中必須建立的十分重要的有效機制之一。從溝通角度講,信息化條件下下班主任與家長溝通主要是指利用通訊、網絡工具和創造網上平臺,為班主任和家長以及學生之間架起管理、教育、學習、交流的渠道,開創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新模式、新方法、新途徑。
3.網絡環境下班主任與家長溝通實踐是在依托快捷、方便的網絡大環境下,將會在豐富班級文化建設,架設網上互動橋梁,引導學生共享教育資源、整合信息,規范網上行為等方面有所突破,探索出一條信息時代行之有效的班主任管理新路。
四、網絡環境下班主任與家長溝通實踐所要解決的問題
1.利用網絡通訊工具構建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多樣化聯系方式和交流平臺。應用網絡通訊工具中的文件傳輸、信息收發、群共享等功能增加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渠道。利用互聯網的交互功能,實現多人互動,多人交談。通過實踐探索,主要創建和實施的網絡化平臺有:電子郵件,班級QQ群,班級微信群,班級博客等四類。
2.實現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零距離”對接。學校與家長溝通中即時、快速、簡介的渠道是最為重要的也是最難實現的。利用及時聊天工具,如icq、msn、QQ,飛信,有信網絡電話等,實現班主任與家長的瞬間聯系和及時交談。
3.建立班主任、家長、學生多元互動的良好的教育環境。利用網絡班級建設,實現家長適時參與班級管理與監督,有助于建立班級良好的教育環境。信息化條件為建立起合理、規范、高效的班主任與家長聯系模式提供了多種可能,主要通過探究學校、班主任和家長等群體所具備的現實條件和基本要素,明確聯系模式的適用條件和范圍,才能真正為班主任與家長聯系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根據各類網絡化溝通平臺的特點和優勢,研究制定適用各類平臺的溝通內容,規范各類平臺的溝通作用,成為構建真正有序、高效的網絡化溝通平臺的重要任務,需要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面合力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