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我國高等教育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高等學校的教育中越來越重視榜樣教學的作用,在高校中不斷挖掘大學生具有榜樣作用的勵志故事和成長故事,有效的發揮大學生榜樣的示范力量以及引領作用,在大學生中掀起向榜樣學習的熱潮,通過多種平臺將大學生的榜樣事跡進行傳播,對學校的學風和校風的養成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這也是大學生思政教育模式的拓展。
【關鍵詞】榜樣 大學生 思政教育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2-0072-02
榜樣教育能夠為大學生的行為提供一定的參照模式,并通過受教育者之間產生心理上的共鳴來激發其學習榜樣行為的內在動力,這種教育的方式有利于對大學生思想政治進行教育。榜樣教育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在社會歷史發展的不同時期都發揮出了無法替代的作用。革命戰爭時期的劉胡蘭和戚繼光都是我國歷史上優秀的共產黨員,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犧牲了他們年輕的生命;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王進喜和做好事不留名為人民服務的雷鋒等以及改革開放時期的眾多先進人物和事跡,這些優秀的人物為我國的繁榮富強做出了眾大的貢獻。在高校的教育中已經把榜樣教育作為學生思想教育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成為大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方法,對促進大學生的成長和成才具有積極的作用。
大學生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社會各種因素的影響。積極的榜樣能夠為大學生的行為提供參照的標準,并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自己的奮斗目標,激發學生學習榜樣的內在動力,從而引起他們相應的模仿行為。處在青年期的大學生,在個體生理和心理上都具有明顯的變化,使他們的自我意識不斷的成熟,逐漸的開始掙脫束縛想要獨立起來。在這個時期,人際關系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大學生逐漸的重視和同學以及朋友之間的相處,平等的人際關系會讓他們的內心產生一種滿足感。社會中的公眾人物和取得重大成就的朋友以及老師就會成為他們重要的他人。重要他人對大學生的影響是無形的沒有意識的,因此在大學生的思想觀念還不夠成熟的情況下,會對大學生產生消極的影響甚至會與學校的教育觀念相背離。這是就需要榜樣的教育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積極的引導和強化以及修正。充分利用大學生的模仿能力和這個時期發展的主要特點,對重要他人進行重要的宣傳,能夠有效的提高榜樣教育的時效性。
目前高校已經將青年學生的榜樣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熱點問題。在我國的傳統的教育方式中一直將榜樣教育作為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對學生的思想以及行為進行積極的影響。隨著時代在不斷的發展,社會的主要文化發生了多元化的變化,在高校的教育中90后的大學生成為高等教育的主體,傳統的榜樣教育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學生的各種需求,榜樣教育的影響力逐漸的在弱化以及高效教育模式不斷的在流于形式,這種情況下的教育已經無法滿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怎樣才能提高高校榜樣教育的時效性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方向以及工作的重點。由此,在高校中應該建立起“六位一體”的大學生榜樣形成與傳播的載體,并不斷的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出積極的引導作用。
樹立黨員先鋒型的榜樣。在高校的學生基層黨支部中以民主評議的形式選拔出學生黨員,并挖掘出其作為大學生黨員先鋒模范的作用,將目標行為進行實際具體的實施,開展黨員風采大賽的方式和尋找身邊大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主要事跡等活動的方式來對黨員的榜樣行為進行傳播,幫助其他想要入黨的大學生做好榜樣的定位,縮小大學生思想政治理念之間的差距,并未幫助他們定位自己應該努力的方向。
樹立三好學生以及優秀干部型的榜樣,在選擇的過程中需要通過對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進行綜合的測評以及高效團隊教師的推薦以及學生自己評價自薦的方式來產生。對學生干部再進行進一步的培訓以及通過對校園人物的表彰等形式對榜樣的事跡進行傳播,通過其他學生的參與和評選的過程,有效的樹立三好學生和優秀干部學生的威信,對他們具有榜樣作用的事跡進行不斷的宣傳,使其他學生在心理上產生共鳴,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得到積極的引導。
樹立職業技能型的學生榜樣。在高校中通過舉辦能人大賽的方式,選舉出知識型和技能型的人才,在比賽的過程中對比賽的內容和流程設置一定要科學的合理,能夠體現出各個領域人才的突出特點,然后由專業的教師進行培訓和指導,使選舉出的這些人才能夠肩負起學生榜樣的職責,然后通過各種平臺進行有效的傳播,通過這些學生在高校中的實際行動來帶動整個校園的學風和校風的建設,提升整個校園的文化氛圍。
樹立杰出校友型學生榜樣。高校應該發掘出在高校畢業生中發展優秀的具有代表性的校友作為學生榜樣教育的典型代表,在發掘的過程中需要畢業班輔導員和當地就業指導中心的協助來完成,對優秀畢業生的發展動向進行積極的追蹤,并舉辦一些校企合作項目以及優秀畢業生訪談的形式邀請優秀校友回到學校“講經”有效的傳播他們優秀事跡,講述他們艱苦奮斗的主要經歷作為在校大學生成長和學習的勵志教材,使眾多的在校大學生受到一定的感染。
優秀貧困大學生型的榜樣。在高校的教育中會有許多家庭貧困但是在學校中德智體美等各方面發展都非常優秀的同學,從這些學生中可以找出一些優秀的代表人物,對他們在條件艱苦環境的環境下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艱苦奮斗的品德進行學習,傳播他們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的勵志事跡進行傳播。通過過程的評選和做個人事跡報告的方式能夠有效的在校園中進行宣傳,在課余時間更多的舉辦勵志故事的分享和通過教師的案例教學等方式,使其他的貧困學生和更多的同學積極的行動起來,更加努力的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并合理的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
大學生榜樣的樹立可有效的幫助其他學生樹立科學合理的理想信念。雖然榜樣同學自身的事跡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但是他們畢竟也還都是學生,也存在一些缺點和不足之處,作為高校在教育過程中要更加注重對學生榜樣學習的正確引導,有效的避免學生將榜樣完美化,在引導的過程中要重視對榜樣同學身上的優點和學習成績的學習,榜樣型學生樹立之后,應該繼續的保持教育和管理,幫助他們了解自身的重要影響力,讓學生榜樣能夠客觀的評價自己,不斷的找出自身的不足之處,不斷的進行自我的完善,并對他們的生活和學習以及職業發展的狀況進行跟蹤。
榜樣教育是高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探索,是我國社會發展過程中教育方式的進步,是提升榜樣的教育理論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榜樣教育的實踐模式體現了提高大學生個體道德建設的微觀需求同時也反應了在高校中不同教育模式進行互補的宏觀要求。高校榜樣教育模式的實踐體現了榜樣教育與時俱進的品質,也體現了榜樣教育融合化的趨勢,為榜樣教育形成新局面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另外,榜樣教育的實踐成果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創新提供了可靠的實踐參考,有效的豐富和升華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提供了方法上的支撐。
參考文獻:
[1]紀乃旺,張玉新.大學生榜樣教育的理論基礎[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2,24(3).
[2]楊婷.探求與創新:榜樣教育的現實模式[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8(03).
[3]黃懿.構建“以學生為主題”的榜樣教育新模式[J].科技信息,2010,02.
[4]費萍.激勵機制在高校政治工作中的運用[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2009,1(01).
作者簡介:
王化明(1986-),男,安徽潁上人,碩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