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復雜且重要的工作,不但要求老師具備較高的責任感,還要有奉獻精神及求實精神。中學階段是人生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是對學生人格塑造,幫助學生成長發展的時期。因此在這一時期如何加強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是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目前來看,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情況不佳,存在思想波動較大,學生管理難度大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應采取針對性思想政治教育措施,使得學生在中學階段形成正確的三觀,為之后階段的學習成長打下基礎。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以及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的思考。
【關鍵詞】中學 思想政治教育 問題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2-0077-01
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并且這一時期也是從未成年向青年轉變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人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及人生觀開始形成。因此,在這個階段需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教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有利于之后階段的學習成長。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現今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中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意義重大。但目前來看,中學思想政治教育上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學校需要積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幫助學生擯棄錯誤道德,形成積極向上的思想道德。
一、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
(一)地區不平衡性
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在研究現代教育特點下對中學教材進行了修訂完善,其中中學政治教育集中于對學生愛國思想的培養及開展道德教育、健康教育等。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需要掌握馬克思哲學科學內容。但由于一些農村地區還未完成教材更換,導致思想政治教育跟不上時代,與新的時代下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要求產生脫節。
(二)教學方法單一
雖然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許多課程已經改變了原有的教學形式,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將學生興趣激發及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但就目前的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情況來看,在教學中仍多是沿用以往的教學方法,教學觀念陳舊,導致教學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學生在課堂上是被動接受老師傳輸的知識,課堂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學生主動性得不到發揮。久而久之,導致學生對老師的知識傳輸形成一種慣性,很難再有自己積極思考的過程,導致學生思考能力被削弱,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二、關于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一)采用適當方法潛移默化教育學生
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開展過程中,一方面要著重對學生課堂主體性及創造性作用進行發揮,使得學生在課堂上有一個寬松環境得以學習。另一方面要在恰當時間點予以學生學習上必要的指導,使得在課堂上對學生的管理從有形化轉化為無形化,實現對學生潛移默化的道德培養。如果在教學過程中一味采用空洞的說教形式,向學生死板灌輸某種觀點,學生即使可以理解這種觀點,也不會從心底上接受這種觀點[1]。而將死板的說教轉化為生動有效的活動,使得學生在課堂上變被動地位為主動地位,學生就會在活動參與過程中自覺接受這種思想觀念,從而形成內心上的共鳴,并將其轉變為自身的道德素養構成。
(二)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進行創新
首先,在課堂上要對文化藝術的作用充分利用,幫助學生正確面對外來文化的影響,讓學生形成自己分析文化價值的能力,進而做到對外來文化吸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得學生自身對文化的鑒賞力得到提高[2]。之后,幫助學生樹立良好榜樣。中學生還處于人格發展與成熟的階段,模仿力及塑造力都很強。這時,老師可從兩方面對其進行教育,一方面引導學生學習成功人士經驗秘訣,并從書中學習使得自身的價值觀、人生觀得以完善。另外,引導學生發現身邊值得學習的榜樣,擇其善者而從之。通過這些方法,使得學生自身的道德素養得以提高,進而實現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中學階段是人生中的這一階段。這一時期,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開始初步形成,并在不斷的學習模仿中完善。若這一階段學生接受了不正確的思想引導,將會導致世界觀、價值觀出現偏差,從而對人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在中學階段,應做好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幫助學生形成良好正確的三觀,并完善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對學生之后階段的學習成長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蔡志善.試論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眾傳媒的影響[J].神州,2017,(8):195-195.
[2]賴懷超.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的分析與工作對策[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S1).
作者簡介:
耿樹忠(1970-),男,遼寧沈陽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學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