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煒艷
【摘要】隨著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語文課堂正在悄然生變,語文創新教育得以拓展和延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更加靈活多樣,學生成為教學主體,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均得以提升。本文將結合新課改環境小學語文創新教育進行研究,從教學實踐出發提出小學語文創新教育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新課改 小學語文 創新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2-0062-02
新課改倡導充分發揮學生的教學主體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在教學中起到引導和啟發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新教育實現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課堂關系被重新構架,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不斷增加。在新課改環境下需要語文課堂不斷創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轉變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在新課改環境下,教師需要積極轉變理念,對師生角色定向重新定位,構建更和諧、更高效的教學環境。教師確定學生教學主體的角色轉變,進而建立起以學生為核心的嶄新教學體系。在語文教學中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引導學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認識到知識的生產過程,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創新課堂倡導“大語文觀”,通過語文教育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技能,同時更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力求學以致用。
二、創新教學手法,提升教學能效
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活潑好奇,雖然對外界事物有著濃厚的探究欲,但是自我約束力較差,精力不容易集中。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手法上不斷創新,通過有趣、適用、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好奇心,通過有趣、多樣的教學方式巧設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趣味性較強的故事,教師可以通過故事導學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啟發,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可以結合語文教學開辟第二課堂,如師生一起將課本中的小故事編寫成小劇本,大家一起來進行表演;或者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通過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究熱情。
三、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語文知識應用能力
語文學習的最終目的在于應用,只有將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才能體現學習和知識的價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建立起學習與生活之間的關系,使學生認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驅動力。通過聯系生活有利于拓展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路徑,使學生獲得更良好的學習體驗。
例如在“錯別字小醫生”的語文課外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下發現生活中的錯別字,如各種廣告標語、招牌上的錯別字,將這些錯別字記錄下來,并寫出正確的字。這樣的教學方式比單純糾正學生的錯別字效果要好,而且學生會印象更深刻,主動學習探究的積極性更高。通過錯別字醫生活動,學生們收集了很多易錯字,如“餐館”寫成“歺館”、“雞蛋灌餅”寫成“雞蛋罐餅”、“規劃綱要”寫成“規劃鋼要”、“食譜”寫成“食普”等。在這樣的活動形式下,學生不但養成了生活主動發現錯別字、糾正錯別字的習慣,而且在學習中也更加認真仔細,錯別字的發生概率明顯下降。
四、創新教學評價,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突出學習評價的多樣性,改變以往教學評價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方式,而是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評價中來。通過科學的評價反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從而使語文教學更具開放性和拓展性。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我當小評委”活動,開展學生作業互評。在互評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判斷作業的對錯,而且還需要指出其他同學的作業錯了哪里?怎樣糾正?或者問題解答好在哪里?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學習?學生根據自己的判斷寫下評語,教師則可以根據學生的評價討論對其知識掌握情況有所了解,對學生進行指導和點撥。在這樣的互動氛圍下,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會進一步提高,而且還會起到取長補短、拾遺補缺的作用。
新課改環境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首先需要教師轉變教學理念,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學當中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探究興趣,采用多種教學手法提高語文教學的趣味性和實效性,為學生創設更生動的學習環境,促使學生語文知識技能不斷提高,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和知識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藍啟杰.談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5(12)
[2]劉昭玲.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新走向[J].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15(06)
[3]張玲.淺析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新教法[J].學周刊.2016(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