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
【關鍵詞】 思想品德教學;案例教學法;教學情境;知識點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4—0119—01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作為教學基礎內容載體的教學方法,教師將知識點融入到案例中,能使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知識點。而教師在案例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便是案例的設計者及引導者,主要職責便是引導學生對案例中的問題進行探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使學生在學習中由注重知識轉變為注重個人能力的發展。在案例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不斷進行雙向交流,只有在討論中才能發揮案例的作用,取得案例教學真正的效果,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一、運用案例創設教學情境
在傳統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采用枯燥無趣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對學生單純地灌輸知識,學生在課堂中缺乏獨立思考的空間,只能一味地接受教師傳輸的知識點。在這種單調的教學模式下,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對思想品德這一學科的學習興趣不強,在課堂中缺乏學習動機,甚至一些學生出現厭惡、抵觸心理。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教師在教學中可運用案例創設教學情境,通過案例教學法將學生引入到教學情境中,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引出本課的知識點。通過案例教學法引出知識點,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讓學生提前對知識點有一個粗略的理解,增強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上“珍惜友誼”這一課時,可以先播放一段視頻,讓學生觀看“桃園三結義”的案例。然后,讓學生對于這一案例中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的友誼發表自己的觀點并進行討論。最后,在學生討論過程中引出本課的主題——珍惜友誼。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而且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
二、運用案例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
在過去“應試教育”的環境下,教師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考試,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故在教學中,重點是讓學生對知識進行識記,學生對知識點缺乏理解,一些學生對知識點只能達到識記的層次,不會將知識運用于生活中。在新課改下,教師在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注重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讓學生真正將知識變為自己的東西,使學生能將知識靈活運用于生活中。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案例教學法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學會運用知識點。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知識點及生活實際設計一個可供學生討論的案例,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中針對這一案例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合理地運用教學策略開展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參與性,讓學生各抒己見,只有不斷討論,才能讓學生深入理解知識點。例如,在教學“保護自我——身邊的侵害與保護”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講解知識時對應地給出一個與知識點相聯系的案例,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如,教師在講解完其中的“毒品侵害及保護方法”這一知識點后,便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案例:學生小明在放學后接受了陌生人的一包零食,結果染上了毒癮,讓學生根據這一案例討論在生活中應該如何預防毒品危害,保護自我,通過這樣的方式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三、運用案例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
案例教學法在教學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還可以幫助學生復習鞏固知識點。通過讓學生分析案例,能加深他們對知識點的理解,鞏固學生已學知識。新課改后,在政治學科考試中,出題者越來越傾向于給學生出材料題,讓學生根據材料分析題意,然后結合所學知識作答,這要求學生要有較強的綜合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讓學生分析案例加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例如,教師在講解完“做自尊自信的人”這一章后,可以結合“初中生小明由于家庭條件差等原因在同學面前產生自卑心理”這一案例,讓學生分析小明產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并設計一個幫助小明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案。運用這樣的方法,可以逐步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當然,教師在課堂中運用案例教學法時也要注意以下三點:1.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且符合生活實際。2.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穿插討論互動環節。3.注重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的創造性,為學生創設一種平等舒適的討論環境,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是教師在案例教學中應注意的最基本的三點。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及學生學習特征對教學策略進行一些改變、完善,使其更加契合學生的學習風格。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