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躍躍
摘 要: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我們只有正確地運用即時評價,充分使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巧妙發揮評價的生本性,才能鍛煉學生健康的身心,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評價;多元性;即時性
馬斯洛說過:“每個人在出色完成一件事后都渴望得到別人對他的肯定和表揚,這種表揚就是激勵人的上進心,喚起人高漲情緒的根本原因。”小學體育課程的開設是改進學生體能機制,培養良好運動習慣的基礎環節,科學、規范的檢測機制是保障教學專業性與學生學習技能總結的關鍵環節。但是,在我國部分學校的小學體育課程的檢測存在流于形式,或者僵化呆板的現象。
小學體育教師應如何在教學中及時給予相應的評價呢?
一、加強評價的“多元性”
傳統的評價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兩個問題:第一,評價內容的單一;評價工具和方法的單調。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忽視“平等享受教育”的新理念,就會失去評價的有效反饋功能。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采用多元的評價方法,將會極大地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
客觀評價和主觀評價相結合。跑得快、跳得遠的學生不等于他的體質強,身體就比其他人健康,體育成績就可以得到優秀或良好。僅從體能和運動技能出發的定量評價方法,就很難對學生的學習態度、習慣養成、意志品質、自信心、自尊心和合作意識等非智力因素作出相應的定性評價,就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體育學習和體育活動情況。因此,兩者必須互相結合,才能對學生作出相對合理的評價。
結果評價和過程評價相結合。目前,我國相當多的學校依然是只重視對結果的評價,而忽視了過程性評價。過程結果并重的評價主要是通過各種評價方法和工具經常對學生學習的各個方面進行評定,并將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以便學生盡早發現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和不斷進步。從這種意義上講,體育教學才能算是真正實現了新課程的目標,同時,也突破了僅是“體育”這一范疇,與其他教育相結合,互相滲透,共同發展。
絕對評價和相對評價相結合。絕對性評價,是指在期初對學生通過診斷性評價建立一套學生個人的體育檔案,包括對學生的知識、技能、體能等方面的摸底,它應該是每位學生全方位、多角度的體育表現,是多元性的;如果建立的檔案有良好的延續性,對學生的這種診斷性評價一般就只須有第一次就行了,因為每學期的綜合評價又是下學期的基礎評價。相對性評價,這種評價應建立在基礎評價之上,要注意不能單獨采用對身體素質、運動能力和技能技巧的評價,還應加入對學生進步與努力的評價;相對性評價有助于學生看到通過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進步,從而建立起體育學習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只有兩種評價方法有機結合,才能對學生的體育成績作出客觀的評價。
二、倡導評價的“即時性”
即時性評價是教學過程中對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感、行為表現做出的實時評價,幫助控制、糾正學生的后續學習過程。它強調對學生課堂體育學習過程的評價,重視學生在此過程中付出的努力和態度、情感和行為表現。通過即時評價,教師可以把握課堂學習、練習狀況和學生的表現情況,調控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通過即時評價,學生迅速得到鼓勵的信息,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夸美紐斯也曾經說過:“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因為一個微笑,學生們感受到了老師的信任;因為一個眼神,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因為一個手勢,學生們感到無比的自信。因此,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肢體語言的表現尤為重要。一句幽默的評價、一個豐富的肢體表情,都有可能促進學生的學習渴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一種良好的心態去挑戰新領域。
在一些體育公開課中,很多老師在評價學生們的對話、答問時,都很注重師愛的傳遞:贊許的眼神、欣喜的微笑、充滿激勵性的語言,有時還外帶以示鼓勵的小禮物。就算是最基本的動作技能的錯誤,老師最多是“和風細雨”“輕描淡寫”地說幾句。在授課老師的提議下,整個課堂時不時響起“嘿嘿,你真棒”表揚的掌聲。但對待學生的表現沒有作出相應的評價,讓學生無從正確地體會自己的動作體驗,從而對學習產生厭煩。
學生的評價要努力抓住學生積極的一面,并進行積極的影響,即使是對學生不足之處的指點,也要盡量進行正面的引導。即時性評價可以產生“激勵和期待”的效果,對特殊學生進行跟蹤式的評價,給予鼓勵,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讓特殊學生感到自己被老師期待作的不足,又給出了改進的方法和努力的方向。在學生練習時,要善于觀察學生存在的問題,即一些共性的問題,并針對學生技能的共性問題進行全班性的講解與糾錯,并給予其改進的方向與努力的目標。對于一些個別出現的問題,要真正做到指向清晰,點撥有力。教師在課堂中要抓住每一次教育契機,耐心引導學生朝有利于課堂的方向發展。在教學中更要做個有心人,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時常對學生課堂上的各種突發情況進行記錄和疏理,及時進行歸納和提煉,唯有如此,才有在處理此類問題達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體育課程的評價方式以增強學生體能素養為終極目標,但是在具體的評價操作模式中老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避免傳統測評方式的局限性,在對學生運動技能、學習態度、情感、價值觀的全面評價中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老師在具體的小學體育測評方式中應該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測評成績,立足于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和評價結果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測評模式發展中的原始教學意義。
教學是以生為本的教育活動。小學體育課堂的評價中教師要鼓勵或直接參與挖掘學生的優點。對于他們的缺點與不足要委婉地提出,貼近孩子的心靈進行教育,讓每位學生擁有一分成功的體驗,細心呵護每個學生的自尊心。在學生某種良好行為出現之后,及時給予相應的認可,促使學生產生某種心理滿足,形成愉悅的心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和引發學生的自覺實踐,調動學生學習的潛力,積極主動地向更高層次發展。
參考文獻:
[1] 程華珍.淺談新理念下小學體育課堂評價[J].考試與評價,2016(7):63-63.
[2] 俞銘.對小學體育課堂評價的思考[J].名師在線,2017(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