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國才
摘 要:對于學生學習行為習慣的教育,主要靠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持續不斷地對學生體育學習行為進行培養和訓練,教師有效的教育教學策略,新穎豐富的教學方法,都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逐漸約束不良體育學習行為養成。
關鍵詞:體育教學;學習行為;學習習慣;行為規范
筆者在多年的體育教學實踐中,通過對學生體育學習行為的有效的培養,使自己的體育教學課堂發生很大的變化,學生的學習行為也發生良好的變化,更是通過學生學習行為的規范有利于課堂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為整個學校體育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良好的體育學習行為習慣的呈現
體育學科是以運動下的身體練習為主,對于學生的學習行為的要求較高,就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行為表現方面,筆者根據影響體育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歸納以下幾大類。
1.課堂常規執行的行為習慣。
課堂常規的養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滲透和對學生錯誤行為進行規范和約束。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行為習慣能通過體育課堂真實的流露出來,主要表現在紀律散漫、注意力易分散,練習過程時挑肥揀瘦,對不喜歡的運動項目敷衍了事,違反課堂紀律等。這些在學生身上表現出來的現象,都對體育課堂教學產生極大的影響,并且如果不及時進行糾正,會影響到班級的教學秩序和教學效果。所以,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體育教師要有目的的對學生上下課的常規要求、著裝與列隊要求、對教師口令與組織的執行力、安全意識等影響體育教學的因素進行不斷的強化,使學生逐漸培養出良好的課堂常規養成習慣,這是進行規范的體育學習的重要保證與前提。
2.主動學習積極參與,多思、善問、勤練的的習慣。
“多思”就是把體育知識要點、思路、方法、運動技能間的聯系、在實際比賽與鍛煉中的運用等認真思考;“善問”不僅要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還要虛心向老師、同學及他人詢問;“勤練”由于體育學科的特點所決定的,很多的運動技能學習就是通過不斷的反復的練習,從動作的泛化到動作定型的階段過度,以便運動技能的完全掌握。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養成的標志是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做到“多思、善問、勤練”,是學生在不督促情況下能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
3.服從教學組織安排,主動合作練習,有良好的團隊協作行為的習慣。
首先是由于體育課的特殊性,課堂組織學習形式是不斷的變化的,這就要求學習一定要認真聽講,不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不隨便講話,嚴格執行教師上課的組織安排,勿以自我為中心,隨心所欲,自由散漫;其次需要養成認真專心聽與模仿教師的講解與示范,以便快速的掌握動作要領,并能最大效率的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此外,對于團隊行為習慣養成,體育學科比任何一學科來得重要的許多,很多的體育項目的學習中它需要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相互協作,才能更能高效的完成,其次在倡導將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為主要學習方式的今天,更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的習慣養成。
二、掌握促進學生體育學習行為規范的途徑
1.呼喚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意識。
對于任何學生體育學習行為的規范養成,前提首先需要教師加強良好的教育,先從思想上讓學生認識到規范的體育學習行為對于體育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對事物的分辨力,通過體育教師潛移默化的教育與灌輸良好的思想,以達到提高這種能力的發展,使學生盡早進入到自我行為的監督與調控狀態。主要是培養學生有明確的目標意識,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才會尋找相應的策略方法;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覺地形成對自己行為的認知習慣,進行行為方式的反思與調整;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課堂行為習慣,必須讓學生對自己的性格、情緒、興趣、健康狀況等有所認知。而對于提高認知水平發展自覺行為的主要渠道,一是利用開學第一周的理論課(教學引導課)進行有效的教育;二是在教學設計時有要有意識的增加對學生自覺行為培養的內容,如教學組織自我分配、自律性很強的體育游戲等;三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發現不良的“苗頭”要抓住時機,及時糾正教育,利用合理的教學策略和教育技巧,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
2.積極探索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行為的養成。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探究發現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經驗與學習興趣,目的是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如今這些現代體育學習方式逐漸被教師們所認可,如何更進一步利用這些體育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學習行為養成,需要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合理的教學方式。需要教師正確的把持好這些自主、探究、合作等學習方式的作用與價值,根據學情與教學內容的不同有選擇、有針對性的使用這些學習方式。體育教學評價的及時性、激勵性對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大膽體驗、主動參與、與同伴積極合作,促進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與創新意識的不斷養成,創造性的使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都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利于對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規范的養成。因此,力求運用新學習方式來促進學生學習行為的養成,這也對學生實現學習行為的規范性養成的重要途徑之一。
3.規范教師教學行為。
教學行為主要指教師在課前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行為方式,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學生的體育學習行為養成有直接的影響。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要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要做到”。教師要從自我做起,努力落實和提高課堂常規的執行情況,才能以身作則,用榜樣的力量來感染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