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業(yè)成 趙忠桂 劉霜
摘 要:生物學是研究生命個體的學科,生物的教學內容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與醫(yī)學和其他學科上都有著重要聯(lián)系。目前,PBL教學模式在高職生物教學研究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這種模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本文對PBL教學模式在高職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展開了研究。
關鍵詞:PBL教學模式;高職;生物教學;應用研究
PBL教學模式主要是用問題引導學生的教學方法,是一種可以確立學生主體性的新型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相比較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來說,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并教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PBL教學模式的教學優(yōu)勢。
一、PBL教學模式概述
PBL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全名是Problem Based Learning,最早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主要的應用領域是醫(yī)學教學,現因其高效的教學質量,已成為國際性的教學方法。PBL教學模式是利用情景借代的方法,將學生帶入問題所在的情景中,學生通過合作和思考解決現實性的問題。PBL教學模式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即導向問題情景、交流合作與自主思考、教師輔導、自我反思。PBL教學模式在于發(fā)揮學生的主導性作用,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從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旨在對理論進行指導,教學內容也是依據書本,教學內容偏少,缺少實踐性和應用性,學生很難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同時傳統(tǒng)的教學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趣味性,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都被壓制。PBL教學模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PBL教學模式還能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學生在思考過程中也可以提高自己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PBL教學模式特點
(一)合作性
合作學習是教學中的主要活動,合作可以促進思想的交流和智慧的碰撞,合作者之間相互溝通和借鑒,能夠開闊彼此的眼界,多角度地認識問題。PBL教學模式中提出的問題很多情況下都需要合作才能夠解決,合作的成員因個體存在的差異性可以提出不同的想法,為問題的解決提供無限的可能性。所以,合作性是PBL教學模式教學的重要形式之一。
(二)認知性
PBL教學模式中,教師不再作為教學的中心,這種角色轉變能使教師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教師在精心設計問題后,要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不斷糾正學生學習中的錯誤,為學生提供可利用的學習資源,在教學進行過程中,要時刻注意不同小組之間的學習進度,要對存在問題的小組進行合理的疏導和啟發(fā),提高學生對問題的認知,保障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三)整體性
PBL教學模式要保證教學的整體性,換句話說,教學會面向全體的學生,給予每個學生學習和思考的空間,給予每個學生平等學習和思考的機會[1],要做到儒家所提倡的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教師對教學資源和學習資源合理地進行分配,要保證每一個小組都能夠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每一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在各成員之間的督促和學習中完成自己的任務,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四)自主性
PBL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會自主協(xié)調學生的知識儲備和知識結構,給予學生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的空間,學生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自己解決問題,并自主地進行資料收集,在全程的教學活動中,學生要不斷地鍛煉自己的自主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自身的質素。
三、PBL教學模式在高職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一)科研活動
生物教學和研究要有一定的科研資源支撐,能不斷地提供實驗的設備和實驗平臺,不斷利用科技的力量進行教學[2]。在高職生物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有一定的實驗經驗,將科技的成果完美地融入課堂的教學活動中。PBL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主張通過合作和交流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例如,在分子結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事先預習,必要時,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參觀生物科研場所,并邀請專家對分子的構成進行簡單的分析和講述。在理論課堂上,教師可以提出授課內容涉及的問題,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和談論。在實驗課堂上,教師可以在實驗室事先準備好需要觀察的物質,比如,在觀察葉綠素的形態(tài)特征的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實驗室提出“葉綠素和葉綠體的區(qū)別”等問題,學生在觀察后,經過自我思考和小組探討,對葉綠素和葉綠體進行分析總結。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還能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認識。所以,要將科研活動和PBL教學模式結合,促進PBL教學模式在高職生物教學中的完美應用。
(二)信息技術
PBL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可以與網絡信息技術相結合,在實際的教學中,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提問、查資料、思考和談論、總結與評價。在整個PBL教學模式的教學中,可以利用信息網絡技術進行教學,實現教學資源的高度共享和信息的高效傳播。例如,教師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建立聊天室,上傳分享的資料,根據學生不同的需要,傳遞不同的內容。教師在利用PBL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時,要將多媒體技術和PBL教學模式進行融合,利用視頻圖像等多媒體技術提升教學的趣味性。例如,在對生命體的內臟進行教學時,要考慮物質代謝的過程,這種過程可以利用多媒體中的視頻或者圖像進行分步驟解析,從而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認知能力[3]。新媒體的模擬功能和再現功能有利于高職生物教學的模式轉變,在PBL教學模式中,多媒體信息技術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僅能提高課堂的質量,在操作上也更加簡單和便捷。信息技術的應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PBL教學模式在高職教學中的發(fā)展,為PBL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提供了發(fā)展條件,也為PBL教學模式提供了發(fā)展的前景,提高了教學的水平和質量。
(三)設計問題
問題的設計是PBL教學模式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可以說是PBL教學模式中的靈魂。這里的問題不是隨便思考就可以解決的,在結構上也不是完整的,學生不能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現實中的常識去解決問題。問題在形式上可以推動學生探索未知的領域,學生要經過獨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利用已有的知識和對問題的理解,去解決存在的問題。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樂趣,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潛能。為了培養(yǎng)能夠適應時代發(fā)展的人才,PBL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改變了傳統(tǒng)的古板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學生掌握和影響著整個教學活動的進程。在問題情景設立后,學生能夠擁有獨立思考的空間,自主決定思考的方向,自主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在教學中的任務是合理地設計問題,為學生的自主發(fā)展提供條件。例如,在糖的結構和關系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問題“糖和人體發(fā)胖是否有關系嗎”,學生在得到問題后,可以對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在研究了糖的主要成分后,思考使人發(fā)胖的主要原因,從而斷定糖是否能使人發(fā)胖。學生在解決糖和人體發(fā)胖的關系的過程中,不僅要對糖的成分進行研究,還要思考使人發(fā)胖的原因。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探討和思考,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是PBL教學模式中設計問題的內在含義,力求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充分地激發(fā)潛能,發(fā)揮主觀能動力,實現自身素質和成績的雙向提高。
四、PBL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體會
PBL教學模式應用在教學中既存在一定的優(yōu)勢,也存在一定的劣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提升自身的水平,不僅要提高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水平,還要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教師還要注意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降低傳統(tǒng)教學方式對自身的影響,透徹地理解教學內容。教師還要合理地規(guī)劃教學的內容和時間,完美地把握教學進度。
學生在接受PBL教學模式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在接受新模式教學需要一個過程,要特別注意學生對教學模式觀念的改變。教師還要利用手中的現有資源,最好是能與學校溝通,讓學校為學生提供各種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渠道。學校要大力支持PBL教學模式教學,為教學提供實驗基地和實踐平臺。為了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教師之間也要進行交流和溝通,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進而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五、結語
PBL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穎的教學方法,能夠顯著提高生物教學的效果,是未來教學的主要模式和發(fā)展方向。學校和教師要及時做好教育研究工作,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利用PBL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加優(yōu)秀的生物學人才,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吳瓊英,賈俊強,錢平,等.關于生物工程專業(yè)實驗體系中PBL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7(12):110-112.
[2]周先麗,蘇何玲,劉永明,等.淺談PBL教學模式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重要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7(01):123-124.
[3]吳曉夏.情境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師,2017(1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