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作文起步階段,教師要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對學生做好寫作指導工作,為他們的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首先,我們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選取寫作素材;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勤練筆,使他們善于表達;最后,利用教材,引導學生仿寫。循序漸進,使習作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生;作文教學;起步階段;積累
在小學階段,作文處于一個起步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教師必須帶領學生由小及大,從細微處開始,扎實走好每一步,處理好每一個教學細節,讓學生的作文能夠如走路一般,由近及遠,循序漸進,直到他們能夠邁出人生重要的一步。一般學生都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習作文,經過三年的學習與鍛煉,到了高年級,要求學生能夠完整地敘述一件事。古語有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作文也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在學生的作文起步階段,教師要從積累語言方面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更好地沉淀感情,做到有的放矢,使學生的創作思路能夠逐漸開啟,為日后的完整敘事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 在生活中選取寫作素材
剛開始進行寫作時,學生很容易從心理上產生畏懼感,要想有效地消除學生的這種心理,我們就要努力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使他們有情感想要傾訴,有話想說,這樣,他們的作文才能稱之為“作品”,而不是流水賬。小學生對生活有著由衷的熱愛,生活是他們最為重要的寫作源泉,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他們創設不同的作文情境,使他們能夠從自己所熟悉的場景、事物、人物等入手,將學生的作文動力充分調動起來,啟發心智,體會到書面表達的樂趣所在。
如,讓學生練習寫人物描寫的片段時,筆者就讓學生描寫一位自己的本班同學,片段中不能提到這名同學的名字,只進行外貌特征的描寫。待學生寫完后,筆者會選幾名學生來讀一讀自己寫的片段,然后讓班上的同學一起來猜一猜,看看他寫的是誰。學生對這種活動很有興趣,他們很積極地開始了片段的描寫。課堂的最后十分鐘,筆者選出了幾個有問題的片段,由學生和老師一起來對這些片段進行分析,看看其中有什么不足。有的學生寫得比較籠統,沒有具體的描寫,也沒能體現該學生的個性特征。有很多學生與他所描述的內容相仿,因為沒能抓住所寫學生的個性特點,導致所有人都猜不出他到底所寫的是誰。分析完之后,筆者順勢引導,讓學生明白外貌描寫應該和人物的性格特點掛鉤,如果舍棄精神、性格等方面的描寫,只寫人物的五官特點,是很難抓住人物的性格品質的,作文也是只有“形”而無“神”。
由此可見,教師要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靈感,認真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作文元素,為學生創設各種各樣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充滿創作靈感。
二、 勤練筆,善表達
新課標對教師提出了“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币虼?,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自主寫作,為他們創造更好的寫作條件,讓他們隨時隨地,想起來了就寫兩句話,可以寫一些小的片段或段落,使學生能夠養成勤練筆的好習慣,這樣學生對于作文的積極情感才能得到有效的培養。
如學習《七色花》一課時,當學到小姑娘珍妮收到了七色花,能變出各種各樣自己想要的東西時,筆者就讓學生以小練筆的形式說說如果自己有一朵七色花,你會用它許下什么樣的愿望呢?為什么呢?這樣的寫作方式不僅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還能使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得到有效的培養。學生在自己的小練筆中各抒己見,有的說想要一個新的滑板,因為覺得玩滑板很酷;有的想要給學生安裝一個全自動的飲水機,這樣,不用跑去很遠的水房打水了;有的則想要建造一個能夠鏈接地球和其他星球的軌道,這樣大家就能夠實現星際旅游了。在學生的文字中,我們能夠看到他們純潔無瑕的童心,也能夠體會到質樸、釋放的同學,學生的心態開放了,個性也得到了張揚,他們的創造力超乎筆者的想象,習作指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學生寫作的形式寬松多樣,他們有話就能隨時說出來,有時也能順暢地敘述,在自由傾吐的氛圍里,學生參與寫作就會更積極。以往很多教師都是采用單一名題的作文形式,給學生的寫作造成了很大的束縛。我們要逐步改變這種做法,讓學生擺脫作文所受到的時空限制,想寫就寫,無論是什么,只有心里想到了,隨時可以寫下來,真正養成練筆的習慣。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相信學生都能寫出大文章。
三、 善用教材,多仿寫
在作文之初,仿寫是一種常見的形式。教師可以通過仿寫的訓練,幫助學生探索寫作入門的訣竅,使學生能夠將仿寫過程中所學到的方法應用到實踐中去。正如朱熹所說:“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文既久,自然純熟。”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教材巧妙地利用起來,將寫作滲透到閱讀教學中,讓學生仿寫教材上的優秀范例,自主完成語言材料的積累。
以《我想》為例,
原文:
我想把我自己
種在春天的土地上。
變小草,綠得生輝,
變小花,開得漂亮。
仿寫:
我想把我自己
種在夏天的荷塘里。
變荷花,迎風搖曳,
變蝌蚪,水中暢游。
以《信》為例:
原文:
替雛鳥給媽媽寫,
讓媽媽快回巢,
天已經黃昏。
仿寫:
替蒲公英給兄弟姐妹寫,
我已經到了新的地方,
大家不要惦記。
仿寫有一大特色,就是它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能力,使學生習慣原文中的行文方式,找到與原文相似的生活實例,更顯得情真意切。只要長期堅持,學生的習作就能夠達到厚積薄發,等到了高年級就能胸有成竹,寫作再也不是一件難事了。
雖然“文無定法”,但是也“有章可循”。在作文教學的起步階段,教師要始終遵循新課標的指導,把握時機,循序漸進,使我們的作文起步教學成為一個科學的體系,以精讀、多思、勤練為主要思想,幫助學生開啟創造性思維,讓文字的浪花在學生的心海中不斷翻騰。
參考文獻:
[1]劉宗梅.讓寫作與生活接軌——淺談小學寫作訓練與生活的關系[G].教育現代化(電子版).
[2]古瑞兵.情境體驗,讓學生“寫在當下”——小學中段起步習作訓練策略研究[J].中小學教材教學,2016年第1期.
[3]陳招陽.小練筆成就大作文——小學寫作教學初探[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年第2期.
[4]繆君.小學作文起步教學指導策略研究[J].江蘇教育研究:實踐(B版),2014年第7期.
作者簡介:
陳亞娣,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太平店鎮青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