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對培養兒童的情感、智力等會產生直接的影響。一直以來,小學語文為考而學的現象,制約了學生的健康發展。新課改的實施,要求小學語文不斷創新教學模式。而將情景教學法運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增加了師生間的互動,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極大地提升了語文教學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情景教學法的作用,并在此基礎上,闡述了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措施。
關鍵詞:情景教學;小學語文;語文教學;應用
一、 引言
情景教學法是一種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具體是指教師利用圖片和視頻等,對課文所描繪的情景,借助優美的音樂和生動的文學語言,進行生動地再現,使人有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感覺。運用情境教學法,通過生趣盎然的課堂氛圍的營造,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與語言實用性的目標相符。和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能取得顯著的教學效果。
二、 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教學內容枯燥,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目前普遍存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問題,就是學生學習不具備較高的積極性,在上課的時候搞小動作、走神。而之所以出現這類問題,就是因為教學內容枯燥,不能將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大部分教師依然采用板書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總結所學的知識,并著重講解難點和重點。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對學生日益豐富的學習需求提供滿足。枯燥的教學內容,不能將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出來。
2. 課堂氣氛不活躍,師生間缺少互動
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缺少和學生的互動,課堂氣氛沉悶。一堂課下來,一直是教師講,學生聽,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很多學生認為,背誦課堂上學的字詞和問題答案,是語文學習的目的。因為對語文的魅力不能真正體會,更不能切身感受到語文帶來的樂趣。
三、 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1. 增強師生間的互動
教師在語文課堂上,運用多媒體等輔助手段,創設適合學生學習的情境。將教學內容通過動畫和播放音樂等方式,向學生直觀地展現。在觸動學生的心靈的同時,也使學生的直接體驗增加。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師生間通過互動,使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了解,以便于對教學環節和教學目標及時了解,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2.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情景教學法能使語文課堂氣氛更加活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快樂掌握知識,并且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對知識主動探索。并在這個過程中,真正感受學習的快樂!
3. 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教師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對各種知識親身體驗,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在情境中開展小組學習和多種形式的游戲環節,能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學生立足于自身的實際需要,對游戲規則進行制定,通過與他人的合作交往,促進自身合作能力的提高。
四、 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景教學方法的具體應用
1. 現實生活情景再現法
首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將傳統的為考而教的被動的教學模式摒棄。創造具有實際的意義教學環境,努力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情境,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用豐富的語言,優美的音樂,構建課文中的場景,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能對文章的內涵和中心思想切實體驗。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對教學內容更好地理解,可創設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的現實情境。
將學生常見的景或物作為道具巧妙地使用,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在講《火燒云》一課的時候,向學生展示自己拍下的火燒云的照片,并讓學生回想自己看見的火燒云的情景。通過這種互動方式,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營造了濃厚的課堂氣氛。在學生看見火燒云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這堂生動的語文課。
2. 情感體驗法
小學語文課文都蘊含豐富的藝術內涵和美感,表達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深刻的主觀思想,為老師引入情景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感情基礎。為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富有感情地朗誦課文,通過情景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引發學生或喜悅、或感動等情緒,和作者思想產生強烈的共鳴。在深化課文主題思想的同時,為學生開辟一次情感之旅,能夠真正融入情境,以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教師可營造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自己提問,自己回答,完成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對課文中蘊含的美學意蘊深刻體會。引發他們情感的流露,深深地被故事情節所打動。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遐想,和作者進行心靈的溝通,真正接受語文知識的熏陶。
3. 音樂教學情景法
音樂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情景教學法,能對教學氣氛很好渲染。為全面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教師可結合課本內容,對恰當的音樂進行選擇。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的情感體驗更加豐富,以此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如對《楓橋夜泊》這篇課文進行學習時候,教師首先將新課導入,并對此詩要表達的主要內容全面講解。然后在對預先選擇的音樂進行播放,伴隨著音樂聲,學生大聲朗誦。利用與課文內容相匹配的音樂,幫助學生對課文內容更加深入地理解,由此對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好的體會,并全身心地融入到詩詞要表達的意境當中。在課堂教學中,有機地結合音樂和文本,能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提高。在陶冶學生情操的同時,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對詩詞所表達的畫面更好的感受,進一步增加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4. 多媒體創設教學情景
新的歷史時期,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多媒體教學得到了廣泛應用到。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對文章的思想感情,利用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進行傳達,能帶給學生更直觀的感受。例如,在傳統教學中,在講解一則寓言故事的時候,老師只能通過抽象的語言的,對場景進行表達和描述。而在引入多媒體后,教師通過制作音樂或者視頻等多媒體課件,能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增強場景的真實性的同時,促進語文學習效率的提高。
五、 結論
情景教學是時代發展的產物,通過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將抽象枯燥的文字,向形象具體的場景轉化,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年寶.新課改視域下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知識文庫,2017年20期.
[2]李曉麗,李千秋.談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構建情景教學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7年29期.
作者簡介:
朱麗,江蘇省昆山市,江蘇省昆山市玉山鎮振華實驗小學。